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办好事

(2023-10-04 06:52:48)
分类: 妙文精选
               因人而异——
              顺其自然办好事

    “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则败。”持枢,讲的是掌握自然之道。就是说,春天万物萌生,夏天万物成长,到了秋天万物收获,冬季寒冷万物储藏。这就是自然界运行的正常法则,绝不可企图改变和违背这些规律。若违背了这种法则,即使有成功的可能,也终究会失败。
    人要认清自身的能力。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对于外界的形势,也要明了于心,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顺应时势,随风转舵,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果乱搞一气,逆时逆势而动,不仅无法获得成功,反而可能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只知了喝足了露水,心情非常好,就在枝头“吱呀......吱呀......”地叫了起来。声音很响,很远的地方也能够听到。这时候,正好有一头驴路过,听见了知了的叫声。他想:“是谁的声音那么好听?我平时也大声叫上几嗓子,可是怎么叫也不好听,大家都嘲笑我。我一定要向它好好求教一番,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它费了半天时间,终于找到了停在树上的那只知了,于是满怀诚意地问道:“知了先生,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发出您这样美妙的声音吗?”
    知了说:“这很简单。我也没有怎么认真地练过。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吃的东西跟别的动物不一样,所以嗓子好,叫起来就好听了吧。”
    驴忙不迭追问道:“那您每天吃些什么东西呢?”
    知了不慌不忙,答道:“每天就是喝一些露水而已。”
    驴听了这话十分兴奋,它开始按照知了说的话去做,每天不再吃别的东西,只喝一点儿露水。但是驴体量硕大,而且要干很多重活儿。没过多久,它就有些消瘦了,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做法。因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它觉得应该有一些效果了,于是试着练声,发现自己的声音果然有了一点变化——声音轻细,有点发不出。这是身体衰弱、力不从心的声音。但它却以为是知了告诉它的方法奏效了。其实,这时候它的声音还是跟破喇叭一样,一点也不好听。但它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效力不够。
    于是,这头驴就这样坚持着。没过多久,它的声音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是变美了,而是变得越来越轻,最后变得没有了——它死了。
    知了是知了,驴是驴,不管怎么努力,驴的嗓子也不可能像知了一样发出美妙的声音。对自己各方面条件没有充分了解,却妄图达到好的效果,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同样的,对外界形势的了解,和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也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必要条件。
    唐朝的裴度任中书侍郎时,曾遇到过一次印章被盗事件。他对事情的分析和应对,颇值得我们学习。
    一天清晨,他交给小吏一份文件,叫他盖上中书省的印章速去上报。可是没一会儿,小吏就跑回来,报告说省印已经不在印盒里了,当然是被人偷走了。这可是很严重的失职,要是上面知道了,追究起来,别说他中书侍郎的位子难保,说不准还要搭上性命。在座的同僚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大家站起来,说:“这还了得!快快查办!”
    这时候,裴度却表现得非常镇定,只是摆了摆手,让大家先坐下。接着他轻轻一笑,说:“各位不必惊慌,坐下继续谈我们的事。”
    大家哪里还有心情议事?谁也不知道裴度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没过一会儿,奇迹出现了。小吏跑回来报告,说省印又回到印盒里去了。这时候大家悬在半空的心才放了下来,而裴度却仍然只是毫不在意地点了点头。众同僚这才明白,裴度一直镇定自若,毫不慌张,原来是料定省印不会丢。可是,他是怎么知道的,大家还是不得而知。
    裴度又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可知后汉曹州济阳县县印丢失之案?县印由县令和县主簿日夜轮流保管。当时县令有个小妾,与妻争宠,县令爱妻不爱妾,妾感到愤恨,便将县印藏了起来,印盒的封条仍然保持原样。主簿当晚接过印盒,第二天吏人要用印,打开只见空盒子,当时众人皆慌,而主簿却神态安详,向县令汇报以后,立即不露声色地进行查找,果然在县令房舍灶头的柴堆里找到了县印。主簿何以不作声张,主要是怕盗印之人一时情急,将印毁掉,那可就真的坏了大事。今日省印丢失,我料定是吏人盗用省印去印署驿券了。这是内部人干的,干完肯定归还原处。倘若刚才急于追查,他害怕承担罪名,弄不好就会将印投入水火销赃灭迹了。”
    同僚们恍然大悟,齐声称赞裴度的智慧。
    在裴度的这个故事中,还有一点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裴度之所以能以这样的做法将事情处理妥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偷印的是别人,事情就未必有那么简单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样应对。这也是持枢告诉我们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道理。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