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
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作为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竟然以身为奴、亲为马夫,甚至亲尝仇人的粪便......这种种屈辱绝非一般人所能忍受,但是勾践能忍,的确是非常之人方能忍非常之事,方成非常之名!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近邻越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阖闾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发兵攻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省嘉兴西南)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大获全胜,没想到却打了败仗,自己也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一命呜呼。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了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此后夫差派大臣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备战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率大军攻打越国。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被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以金银财宝和美女等大肆贿赂吴国,向吴王求和。最终吴王夫差同意议和,但要求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做奴仆,趁机羞辱勾践。勾践将国事托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随他到了吴国。
吴王夫差终于完成了为父报仇的心愿,可谓一名响当当的英雄。但是他还要让战败的越王勾践为奴,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就表现出吴王人性中狭隘的一面,“士可杀不可辱”,但是他偏偏要羞辱勾践。出乎意料的是,越王勾践恰恰是个能屈能伸的主儿,愣是忍受了吴王的羞辱不说,最后竟伺机反败为胜。
夫差让勾践为其牵马。即使有人对其进行辱骂,勾践也是一副奴才的样子,驯服无比。有一回夫差大病,勾践暗中派范蠡探看。范蠡回来告诉他,夫差的病不久即可痊愈。于是勾践便亲自去见夫差,当然是以“探问病情”为由,并且当着众人的面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之后,勾践便向夫差道贺,说大王的病不几日即可好转,并且向夫差磕了一个头。凑近他身旁告诉他:“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些苦,这是得了医生所说的‘时气病’,此症一定能够好转,大王不必担忧。”
没过几日,夫差的病果然好转。吴王夫差被勾践的话语和行动所感动,不免动了恻隐之心,放他回越国去了。
勾践能够活着从吴国归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主要因为勾践具有非凡的忍耐力。为了向吴王表示忠心,他居然可以亲尝其粪便。在吴王看来,勾践这样的人难道还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吗?于是,吴王毫无防备地放走了他,就像放了一条不需要的狗。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放走的不是一条温顺的狗,而是一只随时准备反扑的猛虎。
勾践回国后,不近女色,不观歌舞,安抚群臣,教养百姓。他靠自己耕种吃饭,靠妻子织布穿衣,不吃山珍海味,不用绫罗绸缎。勾践的床上铺的尽是枯草干柴,并且在床头悬挂一个苦胆,日日尝之,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掉所受的凌辱与苦难。他还常常到外地巡视,探望孤寡老弱病残,诸大夫对他更加爱戴。他对他们讲:“我准备同吴兵开战,望诸位同仇敌忾,奋勇争先,我当与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至死。这是我一生的宿愿!”
终于,吴越两国进行了决战。越军勇猛无比,吴军溃不成军,夫差自杀。越国灭吴之后,民心欢悦,势力大增,终于称霸于诸侯。
对于智者来说,暂时的退,是为了更好地“养志实意”,从而为下一次更猛烈地进奠定坚实的基础。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术》中认为,人要想成大事就要养精蓄锐,修身养心,养志实意。勾践卧薪尝胆,主要是激励困境中的人们发愤图强。人,皆有羞耻之心。如果能够在失败和挫折中放下所谓的尊严,忍受失败的屈辱,你心中还有不灭的希望之光,就能够化悲愤为力量,化屈辱为动力。屈辱对于强者而言,还有一种超强的反作用力,内心积郁的屈辱越多越沉重,就越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直到彻底胜利。此时,所有屈辱的血泪在胜利的欢歌中得以宣泄,人的内心才会宁静下来。否则,屈辱将会像虎豹一样啮噬人心,让人日夜难安,灵魂永无安宁。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