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锋芒——
孙膑抓庞涓罩门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避其锋芒,抓其要害”不仅是一种作战方法,更是作战技巧。
众所周知,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们两个人的争斗从孙膑下山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孙膑为此被剔去膝盖骨,还差点死于庞涓之手。迫于自保,他极力装疯卖傻,才得以从庞涓的手中逃脱,最后来到了齐国。师出同门的两个人从此势不两立,在战场上奋力拼杀,弄得烽烟四起,却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战争经典。“围魏救赵”便是其中的一场经典力战。这场战争中,孙膑避其锋芒,从庞涓的“后方”入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仅一洗血恨,更达到了救助同盟国的目的。
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赵国。中山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一个小国,后来被魏国收复。赵国趁魏国丧乱之机,强占中山。此时的魏国已经今非昔比,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的魏惠王,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可以一雪前耻。
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魏惠王听了十分满意,便决定依此为首,开始他的霸业。于是,魏惠王调集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杀向赵国。
庞涓治军有方,军队势如破竹,战无不胜,很快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并许诺解围之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救援赵国。这无疑是孙膑报仇雪恨的绝好时机。他却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看似言不由衷,实际上孙膑另有打算。于是齐威王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去救援。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地,田忌原打算领军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制止说:“想解开缠绕在一起的乱丝,不能紧握双手生拉硬扯;解救纠缠在一起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互相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远在国外必定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魏国的国都大梁挺进,占据他的交通要道,冲击他军备空虚的地方,魏国国都被围困,魏王肯定会下令让庞涓放弃攻打赵国回师自救。我们再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路伏击他,必定会大获全胜。这样,我们不但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战果。”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出兵围困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国都城情势危急,魏王果然下令庞涓回兵自救。庞涓本以为对赵国的战争马上就将大功告成。收到魏王的命令后,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最后,庞涓免强收拾残部,返回大梁。齐国军队大胜,赵国的危机也相应解除。这场战役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战争中,孙膑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待全局。他看到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他找到了庞涓的“罩门”,并且抓住机会从这个“罩门”入手,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生活,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
孙膑赢得这场经典战役,正是因为他抓住了庞涓的弱点,或称“罩门”,也就是鬼谷子所说的“飞箝术”。飞箝术就是一种制人术,重在利用对方的弱点,实施自己的计划,铲除敌人,扫清自己前进的道路。无论是实力雄厚者,还是实力弱小者,巧妙地运用飞箝术,抓住其弱点,消除敌方生存之根本,敌方自然不攻而破,便能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们的人生中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相应的技巧和策略,运用它们,我们便可以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