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精蓄锐——陈平“后发制人”

(2023-07-11 06:09:57)
分类: 妙文精选
                养精蓄锐——
              陈平“后发制人”

    善于反应的人,不仅要审时度势,更应该懂得适可而止,及时退步。后退一步是屈服,不是怯懦,更不是认输。后退是一种暂时的妥协,是一种自我调整,更是一种智慧。选择后退,是要为下次的进攻赢得缓冲的时间。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5年),相国曹参去世。陈平升任左丞相,安国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王陵、陈平并相的第二年,汉惠帝死,太子刘恭即位。少帝刘恭还是个婴儿,不能处理政事,吕太后名正言顺地替他临朝,主持朝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打算封自己娘家侄儿为诸侯王,首先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当地说:“高帝(刘邦的庙号)在世时,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立姓吕的人为王,违背高帝的盟约。”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转而询问左丞相陈平的看法。陈平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分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什么不可以。”吕后点了点头,十分高兴。
    散朝以后,王陵责备陈平为奉承太后愧对高帝。听了王陵的责备,陈平一点儿也不生气,而是真诚地劝了王陵一番。陈平看得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吕后封诸吕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职,才能和诸吕进行长期的斗争。因此,眼前不宜触怒吕后,暂时迎合她,以后再伺机而动,方为上策。事实证明,陈平采取的斗争策略是高明的。吕后恨直言进谏的王陵不顺从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师,实际上夺去了他的相权。
    王陵被罢相之后,吕后提升陈平为右丞相,同时任命自己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知道,吕后狡诈阴毒,生性多疑,栋梁干臣如果锋芒毕露,就会因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导致不测之祸。必须韬光养晦,使吕后放松对自己的警觉,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吕后的妹妹吕嬃恨陈平当初替刘邦谋划擒拿她的丈夫樊哙,多次在吕后面前进谗言:“陈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妇女游乐。”吕后听人报告陈平的行为,喜在心头,认为陈平贪图享乐,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当着吕嬃的面,和陈平套交情说:“俗话说,妇女和小孩子的话,万万不可听信。你和我是什么关系,用不着怕吕嬃的谗言。”陈平将计就计,假意顺从吕后。吕后封诸吕为王,陈平无不从命。他费尽心机固守相位,暗中保护刘氏子弟,等待时机恢复刘氏政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陈平就和太尉周勃策划,诛灭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恢复了刘氏天下。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陈平为贤相,在吕后乱政时,得善始善终保其官禄者,全仗陈平的善于肆应,智谋多端。汉家王朝也在风雨飘摇中稳固,最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鬼谷子》讲:“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实质上,就是强调“后发制人”。“后发制人”并不等于到最后才爆发,它强调的是审时度势,待时而出,伺机而动。在自己不具备与对手冲突的能力的时候,应充分、客观地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积极地想办法改变自己的不利局势,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壮大,并想办法削弱对方的实力,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时机,制定合理的策略,战胜对手。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