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听雨
五 月
电影《无问西东》有个根据当年真实事件改编的片段:西南联大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暴雨如注。铁皮做顶的教室内顿时如敲鼓鸣锣,学生们因雨声太大而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索性停止讲课,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静坐听雨。”然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听雨。
这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不与天争,不与人斗,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守静和悦地感受到美感与诗意。静坐听雨的学子,其心灵便如一颗颗种子;落到心里的种子,给其以萌芽勃发的力量。
静坐听雨,是先贤的典雅之举,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明白的行为艺术。
手段越少越好
王
蒙
智谋如同财产,你有千百万,平常情况下,需要流水进出的,不过是一小部分。不是说有了百万家产,你一进超市就必须全部花掉。你有一定的权力,也不是说你一天就要运用所有的权力。你会许多武艺,并非一出手就要把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毋宁说,你用出来的手段越少就越好。一句话能解决的不必说两句,一个鸡蛋就能够补足的蛋白质需求不必用两斤鸡蛋。这本来就是常识。
儒学在西汉和东汉有何不同
罗振宇
在刘勃的书里我看到一段分析,说同样是学习经学,但在西汉和东汉是不一样。
西汉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利用农闲时间去读书,数年间读下来,一部儒学的经典就算是学通了。所以,西汉会出现公孙弘这样的人。他养了半辈子猪,40多岁开始求学,居然官至宰相。但这种事在东汉就很难发生。
为什么?因为东汉的儒学,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几个字的经典可以被注释出几万字。在没有印刷机的时代,普通人家里不可能存那么多书,就无法走上求学上进的路。
打个比方,西汉的经学像以前的高考,通过上课、复习,普通人也能考上大学;而东汉的经学,像有补习班时代的高考,穷人家的孩子就要吃亏了。所以,怎样尽可能不让财富优势转化为代际优势,还是一个长期的社会治理难题。
——选自《读者》2021·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