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狱警和他的
“树洞(下)
魏 晞
3
在这个隐秘的“树洞”,几乎每个人都用化名。有家属提问:“我爱上别人了怎么办?”“我算不算精神出轨?”“他出来后会不会变好?”
虽然郭长春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学习监狱学专业时,曾经学习过心理学,但对于很多问题,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按照省份、罪名,组建微信群,请同城、同罪名的家属互相解疑。如今,约8100位粉丝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一个23岁的女孩在“树洞”里找到了同城的家属,家属微信群常有上千条留言等她阅读。她甚至和5个女孩线下聚餐,在饭桌上畅谈监狱的各种政策,而这些话题,她很难和同龄同学探讨。同学听说她男友刑期10年,都劝她不要再等了。
孙丽的男友被判8年半有期徒刑后,不愿意耽误她,委托律师提出分手,被她拒绝。她给法官写信,要求在监狱内和男友结婚,因为只有夫妻才有会面资格。
孙丽的举动让另一个服刑人员家属感受到了力量,她的老公也曾两次提出离婚。但她坚持每个月跨省去监狱超市,给老公采购火腿、饼干、方便面等,再加上签了名字的单据,请工作人员送给老公。她想用签名笔迹告诉老公,自己仍在坚持。
许多家属自愿参与公众号的工作。有人在公众号做新闻周报。有家属从公众号上下载周报,打印后寄入监狱,希望服刑的家人了解外面更丰富的资讯。
李薇能感受到,男友对外界很好奇。她偶尔手抄一些时事新闻寄给男友,男友关心5G网络的新进展,回信问她:“告诉我,5G究竟快不快?”
2020年6月,刘敏终于等到丈夫回家,公众号的社群里,她收到许多人的祝福。有人给刘敏寄特产,有人私下问刘敏,丈夫回来后,生活过得怎么样?刘敏知道,对方只是想从刘敏的故事里,确认“等那个人是否值得”。
4
孙丽把从监狱寄来的信件,装在手提包里,随身携带。男友不再提分手,在信里畅想出狱后带她去各国旅游,“等我”,他还炫耀自己能把缝纫机踩得和风火轮一样。
二人在监狱第一次见面时,场面有些尴尬。男友看到她,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她开口赞美:“你瘦了,但依然掩盖不住帅气。”
男友重视打扮,热爱足球。所以她在寄往监狱的衣物上,喷洒了男友惯用的男士香水,还挑选足球主题的邮票,贴在信封上寄出。她宽慰男友:“你没有在感情上亏欠我,只是欠了我很多节日礼物。”
李薇也能感受到男友的改变。男友只有小学文化,不会画画,寄来的第一封信,语句不通顺,还有多个错别字。但他近期买了字典,还买了字帖练字,现在给李薇写信前,他会先打一遍草稿,再誊写到信纸上。
而李薇写的每一页信都不一样。她在空白信纸上,先临摹一个动漫画像,再用彩色笔填色,最后才开始写文字。要是字写丑了,她整页撕掉,重新再写。
李薇平均每周寄出一封信,已经用了十几本信纸。她还给监狱管教人员写信,感谢他们帮忙给男友送信。男友在回信里提到,每次收到信件,他都忍不住和狱友分享,念给旁人听,狱友都很羡慕他。
有一次他们俩通电话,男友提醒李薇,他新写了一封信,还请狱友帮忙,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并寄出。李伟纳闷:“监狱里能寄出什么东西?”
收到信的那一天,李薇抖了抖,信封里只有一封信。她把信封撕开,除了信纸,连一粒灰尘都没找到。展开信后,她终于在信纸背后找到她的礼物——那是一只用黑色笔绘成的,既不像熊、也不像猫,肚皮有个口袋,脖子上挂着铃铛的肥胖版的“哆啦A梦”。(全文完)
——选自《读者》2021·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