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不靠(中)

(2020-12-25 17:36:52)
分类: 妙文精选
                 十三不靠(中)
                                                 冯骥才

    走出盛家,汪无奇问于三:“这位姓盛的在咱天津排第几位?”
    “自然是头一号,至少也是第一流。我能拉你去见二三流的吗?你说你还想见谁,我都能带你去见。马家桐?张和庵?赵芷仙?见谁都行,我都认得。但你见他们时,可不能提这位盛先生,他们之间谁也瞧不起谁,互相骂。”于三说。
    “行了行了,我谁也甭见了,还是关上门自己玩吧。我不费这劲儿。”汪无奇说。
    汪无奇以为关上门,就与世隔绝了。其实不然,他卖笔,就离不开写字画画的人。再说,他还有几个爱好书画的熟人,虽然都没什么名气,画的画也没人要,却使劲往这里边扎。这几个人都佩服他,说他有才,恨不得他出名,于是到处夸他。这样,书画圈里就把他愈说愈神。人们只是嘴上说,并没有看到过他的画。看不到也好,没法挑刺儿,要说只能说好。
    如是这样,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一天,一个老爷坐着轿子上门来找他。这人穿戴讲究,气概不凡,身后跟着两个青衣仆从,进门就要看字看画。汪无奇见这人身带官气,他更怵当官的,不敢靠前也不想靠前,便说自己是造笔的,没念过书,哪里会画画。说话时,他脑筋一转,又说:“我想您可能找错人了。听说城里边有一个与我同名的人,能写善画,来买过笔。听说他也叫汪无奇,是汪无奇还是王无奇,我就不清楚了。人家是名人,不会与我多说话。”
    这位老爷听了,沉着脸转身走了。
    这事叫于三知道了,埋怨他说:“你干吗不拿出画来给他看?天津能写能画的人多了,人家凭啥找上你家,就是耳闻你的大名了。天津八大家,有一家瞧上你,你就不白活这一辈子了!”
    谁想,汪无奇听了,笑了笑,并不当回事。
    事后,市面上就有流言传出来,尤其在文人圈子里传得厉害。这传言听起来吓人,说那天去拜访汪无奇的是知县大人刘孟扬。刘孟扬是有学问和好书画的人,字写得好。可是汪无奇没拿出画来给他看,叫知县大人碰了一鼻子灰!
    传这段话的人什么心思的都有。有的说汪无奇是一位奇人,性格狷介古怪,连知县大人微服私访也不买账;有的说他不过一个小手艺人,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硬把津门的父母官得罪了,大祸临头;有的则猜不透汪无奇到底是傻、是痴、是愚,还是真怪,有钱不赚,有官不靠,摸不透他到底是哪一号人。
    这事过后,文人圈子开始真的把他当回事了。
    有一个小文人叫孟解元,喜欢徽笔,常来一枝春。半年后的一个晚上,孟解元领着一个中年人来串门。汪无奇不喜欢和生人交往,但因与孟解元熟识,不好谢绝,便让进屋来。来客说话带京腔,文雅和善,不叫人讨厌。孟解元说,这位来客是京城人,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这人那天在孟解元家画了一下午,孟解元忽然想起应该请他到这儿来,给汪无奇画一幅,他想叫汪无奇见识一下京城的画艺。孟解元说:“反正他是京城人,天津这边只认得我,再没熟人。明天一早人家就回去了。”
    这句话叫汪无奇放下了素常的戒心,领他们去后院的书斋,铺纸研墨。京城来客一挽袖子,抓一支羊毫大笔,连水带墨挥上去,很快就浓浓淡淡,山重水复,满纸云烟,画得虽不算好,却勾起了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都拦不住。
    他待来客画完,把纸撤去,为自己铺上一张白宣,他用自造的鸡毫笔作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毛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有意外,处处闪灵光,京城来客惊呼:“好一片墨荷,当世的石涛、八大山人!我头一次见用鸡毛扎笔作画,胜过凤羽啊!”
    从未有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在看戏。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京城来客就势说:“用这鸡毫写字如何?怕不如画画好使吧。”汪无奇听了,二话没说,又铺一张纸,换一支两尺多长的粗杆鸡毫大笔,蘸了浓墨,写了八个大字:风生水起,逸兴真情。(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