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维尔戈达德:永恒的状态

(2013-05-25 18:49:09)
标签:

内维尔戈达德

改变自我

无限

想象

意识

分类: 进阶---内维尔
Neville Goddard 09-09-1968

ETERNAL STATES
永恒的状态

平静的坐下来,问你自己......你是谁?.....你在哪里?.....你是什么?
你的回答会揭示你所在的意识状态:你的信念体,你的信念团。

保罗说,“我们别朝外面看,而是去看那些“看不见的事物”,因为那外面的事物是转瞬即逝的,而那“看不见的事物”是永恒的。” 你的那些信念,在神秘主义者看来,是拟人化人格化的。这些信念,它们会形成某个意识状态,而这意识状态完全控制着你的行为态度和反应。在你的【信念体】内的任何修改修正,变更改良,都将会在你的外部世界里导致现实上的某种改变。

布莱克告诉我们:“永恒的事物,永恒存在着,在永恒存在内的所有事物,不依赖于创造而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不是被创物,这就是【慈悲】。由此你就会领悟到,我不认为凭借那正义或者那邪恶,能够到达一个无上的意识状态,但在沉睡状态下,(梦境里)可以进入正义或邪恶---它们两者中的每一个。在沉睡状态下,当灵魂跟随着那“蛇”离开伊甸园的时候,灵魂可以沉入它自己的极端善恶的梦境里。”

在这句陈述里,布莱克用了“慈悲”的字眼,它只是表达,某个人他领悟到了那些意识状态是永恒的;以上帝的慈悲,他创造了所有事物,不是那几个,以至于任何局面处境和任何情景,都早已存在于永恒里,都能够被理解,被表达,被设想和持有。当布莱克说:“永恒的事物,永恒存在着,而在永恒存在里的所有事物,不依赖于创造而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不是被创物,这就是【慈悲】。”他的意思是指,你看到的所有每一件事物,都是死一样的【寂静】,是这宇宙的永恒体系里的某一片断,某一部分,某一方面。你是这【永恒】的--它能动的那个力量---具有动作支配和影响力,产生动作和影响效果的那个力量。当你进入某一场面,它就变得富有生气,灵动,活跃而愉快。那时,你就变的迷失在你自己的兴奋,活泼,灵动里面了,这让你觉得,你和这一切动态的事物无关,它们都和你的觉知和感受,你的观察角度和透视看法,你的理解和洞察力,你的觉察力无关。看清这一点吧,你无法相信,就是你正在导致着这些灵动,活泼的动态,你是这一切活泼生气的肇因,你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这是真相,真的就是你在动,你在导致这些动态。

禅宗六祖大师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此时有幡被风吹动了。二个僧人就开始辩论风幡,一个说是因为风在动,一个说是因为幡在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 ---译者注)

你们和我都是生气勃勃,兴奋活跃的灵魂啊,沉溺于一个死亡的世界里游戏着。正是由于这【慈悲】,我们注定会觉醒自己是作为生命赋予者的灵魂,但一直到那时,我们还在以我们所了解到的,按照我们所了解和觉察的,来驱动着这世界栩栩如生。去问问你自己吧,布莱克问到:“哦!我是个可悲的家伙,谁会把我从这个死亡的身体里释放出来?” 请允许我来告诉你,尘世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上帝可以做到。也就是你那内在的自我。彼得告诉我们说:“作为上帝和永恒的父亲,耶稣基督是拥有极乐和至福的。因这【永恒】他那伟大的慈悲,通过耶稣基督从死亡中复活,我们已经有了重生进入一个广阔新生活的热望。” 这是真的,只因为我们内在中,那一体唯一的上帝的【慈悲】,我们才能够重生。现在我们沉溺于一个没完没了的死亡轮回的世界里,你正在驱动着那死一样【寂静】的构造体系,正在相信着,这些栩栩如生的事物,和你对它们的感知和理解,角度和观念---毫无关系。你会一直这么沉迷的玩下去,一直要等到我们内在中那上帝的慈悲,唤醒你内在的耶稣基督。如果基督没有被埋没在你的内在里,他根本不可能在你的内在里觉醒,并且如果基督他根本就不存在于你的内在里,他也就根本不会从你内在中产生并浮现。因为永恒不是被造物。所以,就像保罗说的,在你的身体里,你背负着那死亡般沉睡的耶稣。这头颅骨,就是他被埋没在里面的坟墓。他的觉醒会把你从一个死亡的身体里解脱出来,但在此之前,你还穿着这会死的身体之时,你就一定要校准到觉醒上,你就一定要生活在觉醒里。

现在,在你从高维度诞生之前,你驱动着那个力量,那个是给予这个世界,赋予这世界生气的力量。因为这世界,是一个塞满了死一样呆板寂静的画面和图形的梦境,而只有你是那个普罗秋斯(希腊神话里变幻无定,无常的海神)。就因为你跑进了画面,你导致了这些零件都被虚幻成活动的。不清楚这个,不明白这个,你就会以为这里有别的不同于你的事物,并且和你的自身【存在】的影子们搏斗。

一切事物都在人的【想象力】内,而所有一切现象,都纯粹是被【想象力】的想象活动所幻化出来的。
如果没有想象的活动,一切万物就突然消失无踪。现在,在你的世界里是匮乏不足的,通过去想象着充足圆满,你就不会再感受到它,不足匮乏就消失了;因此,在你的【信念体】内在中的任何修改修正,变更改良,都将会导致你人生的改变,你生活的改变。

现在被牢牢嵌入死亡,我们因为那慈悲而起死回生。圣经经文就把这个转换过程叫做耶稣基督,因为正是他被埋没在我们内在里;当他苏醒过来,复活的时候,我们就在高维度上面诞生,由此让我们从这个死亡的身体里解脱而自由。等到最后那个时刻,你能够进入一个状态,享受着它并进入另一个状态。这就是它如何被实现的。尽管我现在还生活在洛杉矶这里,但如果我的愿望是生活在纽约市。今晚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闭上我的肉眼,把我所处的房间设想成,我是在纽约市的房间里。然后我问我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就在纽约市,我会看到什么景象呢?”我要不要认为,那洛杉矶在我西边3000英里之外呢?我的朋友和我爱的那个人在哪里呢?既然我已经在纽约市这里了,我的经济状况会是怎样呢?然后我会周密的回应这些问题,并确信着我就在纽约市的房间里,在纽约市我睡着了。”

现在要知道,一个设想的确信承当,是一个完全彻底的信任的动作,而没有完全彻底的信任,就不可能愉悦你内在的上帝,让你内在的上帝满意。“通过信念和信任,我们理解了,这世界是经由上帝的字句(我是,I AM)而引起,而被封装的,因而那些看的见的事物,是由那些隐藏不显现的事物所虚构出来的。”某个人看到我的物质身体,会认为我正睡在洛杉矶,然而我正睡在纽约市,因为我是所有全部想象力,并且我必定在---我想象着我所在的---那个地方。通过这个内心活动,我正在我的想象上,自我调教并对准我渴望去客观实现的某一意识状态。而且如果我通过给纽约赋予所有全部的感知感受,赋予它逼真的现实感,真实感,而完成了想象,并带着坚定的真实确信,那么这事情会即刻开始发生运作,并强制性的推动我必须去经历这旅行。我可不会再去轻率的随便想象,因为我现在知道,每一个想象活动都会带来现实效果。
(不再“妄”想,妄这个字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乱想,随意的不自觉的胡乱想象。---译者注)

当我第一次偶然接触到这个法则时,我觉得这太愚蠢了,很可笑。通过想象就能带来真实现实,这概念毫无道理,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如果没有一些来自外在和内在的证据来支持它,怎么可能让某个人去相信一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呢?某一内心想象的活动怎么可能成为现实事实的肇因的呢?是哪个力量在匹配融合着它,并且使得它自身被展现出来的呢?即使我根本不相信它是真的,但其实我还在胡乱想象,并且得到了那些我根本不喜欢,不想要的结果!所以,我现在用我对这个法则---这个关于想象的法则---的确信了解,来告知你们并且引导你们,去面对你们的选择和你们选择上的风险。这始终存在一个风险,因为你也许在完成了想象,并在你获得现实显现之后,你了解到你自己并不想要这个。(译者注:比如你想象了成为公众人物,但当这设想成为现实之后,你才发现成为公众人物并非你想要的。)

那么你清楚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什么吗?
如果你真的知道你是谁,那么你可以去成为任何你想要去成为的事物。
这起于一个前提,“我是全部一切想象力,并且穿越着大量的意识状态,”
因为那永恒(所有一切事物)当下永恒存在着!
当你已经体验经历了某一意识状态,并且转入另一个,
你会觉得那之前的意识状态不存在了,但所有一切意识状态都是永恒存在的,它们永远呆在那儿。

你就好像是内心的旅行家,远游者,你有意的自觉的,或者是无意的不自觉的,在意识状态中穿行,但你的独特个性身份是永恒的。无论你是富人或者穷人,当你从某一个意识状态,转入其他的意识状态,你仍保持着同一个独特的个性身份。假如你不警觉,不加以自我觉察和防备,你会被报纸,书刊杂志,电视,广播等等各种传播媒体,所劝信,被信念植入,从而去改变你自我的观念,总的印象看法,观点概念等等,并且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的就转入一个---你并不想要的,你不喜欢的,让你厌恶的意识状态里。你可以移入很多很多意识状态里,并且扮演很多角色,但作为一个演员,你的独特个性不会改变。你在扮演富人的时候,和你在扮演穷人的时候,作为演员,那还是同一个你。这些都只是你正扮演的角色不同,仅此而已。

(佛陀说:“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个意思,就是如此。同一个永恒的演员,在演不同的角色。换了衣服换了道具而已。真相只有一个,而不会有两个真相,因此,对同一真相的不同的文字诠释,不同的比喻象征,就切莫再有门户限制界别。---译者注)

为了现在,你所正在经历着的亲身体验,你为你自己配置了这个物质身体,但你,不是你所穿戴的这个身体。
这身体是你的道具,而不是你的本体。这一天会来的,那时你会觉醒,你会知道这个事实真相。那个时候,就像海神普罗秋斯,对于你想玩的角色,你可以随你的意愿取得任何外形和样式。如果需要一条鱼,你就会变出鱼来。如果需要一个人,你就会变个人,换句话说,上帝就是你。学会把你的意念调校校准,并对正你所愿意去成为的,对准你想要的。就如同我迁移到纽约市一样,你可以转入富裕的意识状态,名望的意识状态,或者任何你喜欢的意识状态。它感觉起来会像什么,你要确定这感受,并且通过设想着---你现在正在感受着它,来校准你的意念想法。

以精神意识心理的角度去看待和审视你的世界。
你当前所处的客观事实层面,也许和你之前的事实层面没什么两样,但在你的想象力里,你已经听到了,你的朋友们,因为你的好消息,好运气,你的幸运而向你祝贺。然后,对这个尚未显露的经历体验,给予现实真实性的信任,信赖它已是事实的经验。就好像保罗,不去依照那些肉眼可见的外在事物,而是去依照那肉眼看不见的内在事物;因为那肉眼可见的外在事物,是暂存一时的,终会消亡的,非永恒的事物,然而那肉眼看不见的内在事物,是永恒的,持续的,没完没了的。在200年前,布莱克做了这样的陈述:“永恒的事物,永恒存在着,而在永恒存在里的所有事物,不依赖于创造而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不是被创物,这就是【慈悲】。” 在3000年前,《传道书》那未知其名的作者,写下了更加优美的文字:“在阳光下没有任何新事物。当你指着某件事说,这里有件事,它是新的?它其实在过去的时代早已存在了,只因为这些事物显现出来之后,根本回想不起(它们是怎么来的),一点都不记得了,对那些事物中的绝大多数而言,它们以后还会出现。”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的理查德.费曼教授,阐述了同一件事,然而不如布莱克,或者《传道书》那不知名的作者所讲述的那么到位。费曼教授是这么说的:“这世界历史的整个时空是被预先安排布置,按照计划展开的,而我们只能觉察意识到它连续的依次增大(而显现)的那些部分。”费曼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大约5万美金,然而布莱克,他看到了它的神秘,并且用诗句把它记录下来,并走进了一个没有墓碑的贫民墓地里。费曼教授,他的推论是建立在他对于原子裂变的研究基础上的。他注意到,当一个小小的正电子被放到流体里时,它的异常反应和怪异的运转状态,他意识到,这世界历史的整个时空是早已预先安排,计划展开的,而人只能觉察到它连续的依次(显现)的那些部分。

我已经用想象力看到了这同样的事物,并且清楚的知道这世界是死一样的寂静。我曾进入一个房间,就好像这个房间一样,我发现,我是驱动它的灵魂,是我赋予了它生气,让它栩栩如生的。那女服务员走不动。那鸟也飞不动。那些用餐者也吃不动。所有事物都被冻住了一样,是凝固呆板的,只是凭借着,吸引了我内在活力的注意,导致这场景画面变的动态而有生气。然后我明白了,在我的内在中,当我放出它的活力,每个事物以及每个人就会继续去完成它们的意图。投放着我(精神意念)的力量,那女服务员完成了服务,那鸟儿飞上了树梢,那草场开始吹动,就如同那树叶,被吸引而在空间上,掉落地面。现在我知道,我是这创意力量的中心。这一天会来的,那时你也会觉醒,并且去练习运用你的创意力量,去训练自己有意识自觉的运用这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定数,因为我们全都会觉醒到自己是上帝,并且使用这个力量---在“创造”这个词的真正意义上---去创造。

请牢记,对于上帝的创造力量,或者对于你信念的力量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限制。去劝说你自己相信,事物是如你所愿而成的。今晚,你就在这个设想和承当里入睡,把这作为你忠实的自我信赖和自我信任。那么明天,这世界就会开始转变,按照你所设想和承当的外表,来营造机会和空间。如果这需要调动一个或者一万人来促进和协助你的设想在现实里呈现,他们就会自愿来帮你。你不需要他们的允许或者批准,因为这世界是死一样寂静的,征求那些死一般寂静凝固的人们,同意来帮助你,这有什么意义呢?只要清楚的知道,你想要什么,然后驱动这些景象画面,赋予这景象画面以栩栩如生的活动,扮演着他们各自角色的那些人,就会开始行动起来,去着手圆满实现你的愿望。

在你评判这法则之前,请先认真尝试一下。我知道,这让你们觉的毫无道理,你们觉得这根本说不通。但你照着这个方法去认真履行,它就会以它的表现来证明它自己,于是这世界上的人们对此怎么认为,就无所谓了。如果在某件事上它被证实了,其他人对此有何看法,那对你来说还真的重要吗?我劝你们去认真尝试它,因为如果你下决心去尝试,按照这法则认真去做,你不会失败。


现在,让我们进入寂静............


————————————————————————————————————
原文标题:ETERNAL STATES  09-09-1968 《永恒的状态》
原文出处:http://realneville.com/txt/eternal_states.htm
翻译整理:冷静投机  (欢迎指正翻译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