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多位网友告知有关Papaji中文译名的问题。网上有两个版本。一个翻译成帕帕吉,另一个翻译为帕帕奇。事实上,是这几位网友把“奇”念成了---奇怪的奇(qí),好奇的奇。但这个字,它还有一个发音是奇偶,奇数的奇(j)。 相对来说,奇比吉,更接近原发音。感谢这几位细心而又认真的网友。就此说明一下。
(2019-11-18 16:02)
完美的卢卡斯周期对称。预示着,2019-2020年度,是股市新时代的发端。
起于1990年的传统意义上的股市,即将完成它30年的闭环。
有关这个图,大家自行研究,不方便多说了。
图看懂了就是你的,看不懂还是我的,呵呵。
只提醒一点:
过去30年,我们所积累的大量经验,必须重新进行检查。
因为它们有些已经失效,有些会逐步失效。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究竟---不二论
|
9-7
最初的事物是无形的,微细的,高度抽象的,然后才逐步发展成有形的,宏大的,具象的东西。
9-10
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豪爽,这慷慨会被人赞扬。可是在灵性上,不管你有多慷慨,都无足轻重。忠实于“Atman”,也即忠实于“真实的自我”,那才是关键。
不认出真正的自我,不了解“自我”,那么这一生就是“无效”的,徒劳无果的。这复杂的身心联合体也就彻底毫无意义。不管你的状态有多好,或者社会地位有多高,你必须去认出真正的自我,认出真正的你---你内在中的“Atman”,否则你就必然失败,还要再次轮回。一旦你完全认出你真正是什么,此后你就不必猜想任何事情。你成为“成就者”(
Siddha希达),已在精神灵性上达成解脱的“解脱者”(
The 12 Dimensions of Creation
宇宙的12维度
文章作者:欧文
沃特斯
当我最终领悟到天地万物的12维度时,我被那造物主所创作的“整齐对称之美”深深地折服了。在所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上,“对称性”是有生命活力的基础秩序法则,因为大自然以如此众多的方式正在展现着“对称性”。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那“真实存在”的结构本性,尤其在最近几年里,更是如此。于是,在2002年的某天,打开宇宙奥妙的钥匙,就那样突然地依次呈现出来,它就好像某种自发自组织的七巧板一样。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80年1月16日
马哈拉奇:
当你完全不知道你在的时候,那就是你真正的本来状态。尽管你已经吸收了这知识,但你还渴望去做点什么来进一步提升'你'自己。我是那“非相/无显”,以我的现象表达形式,呈现出我的形相和身体,也就是这全部世界。我不知道你如何看待你自己。我也许认为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究竟认识,可是你只不过是想要凭借这种灵性认识,去扩展你的“个体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感。
你还没悟。你想当然的认定你已经悟了,但你并没悟。
Q: 我已经理解那些经典里的话,这不算是我已经悟了吗?
M:
无论你已经理解了什么,那都是别物;你并没了悟你的真实自性。一头驴在路上走着,你调查这头驴。你和驴又有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80年1月2日
在那“无显/非相”内,在那“元觉”内,某种“我在”的知觉发生,生成“总的意识”,可这知觉,其内在本身是有时间域的,那么意识的“知者”就不可能是这意识。他肯定完全不同于意识。一位智者是立足于先于所有知觉体验之前就已存在的状态。
马哈拉奇:
你从哪里来?谁指引你来这里的?
Q:
我从澳大利亚来,以前我就来过这里,三年前在这里停留过几天。
M:
你之前到这里来过,那么你觉得,你来过之后,有任何效果吗?
Q; 是的,有某种改变。
M:
你来这里,一直是为“知识”而来,可是你是否准备好,愿意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79年10月2日
提问者:
目击见证者是什么?它是头脑心智,还是某种超出头脑心智范畴之外的某种东西?
马哈拉奇:
它是对“心智”的知者。
Q: 如果我说“我在”,这是心智在说?
M: “有性状态”透过心智,以词语形式,表达着“我在”。
Q:
在费里德曼先生《I AM
THAT》的英文译本中,使用了“天命天数”和“公平”的两个词。
这两个词和“业力”是同一无异的嘛?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79年9月25日
提问者:
要让我接受,去确信我就是“我在”这时刻当下的知觉,这真的太难了;始终都有某种微妙的内在感受,我可不仅仅是这知觉。因此,我怎么才能完全接受“我在”?
马哈拉奇:
别使用文字和语言概念。这就好比一粒已经播下的种子,你只是每天浇水,在它“发芽”之前,浇上三个月的水。这些全都是通过语言表达传递的知识信息。你已经听进去的信息,肯定会在你内心沉下去,沉入内在深处;它必定被消化吸收。就单纯的守候。你是从某个“静修所”来的吧?
Q: 是啊。
M: 你信任你的上师吗?
Q: 是,我信任他。
M: 为什么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79年9月22日
马哈拉奇:
“意识”整体,并不因为伟大人物的出生,而有丝毫的改变。存在的,早已存在,依然那样---存在不会有任何改变。你纯粹就只能去知觉和体验;任何行为或者仪式都无济于事。不知不觉中,忽然这“有知有觉”的状态就在[你]内发生了,不管你情不情愿,它都无法改变,它会自行运转完毕,你不得不从头“看”到尾。整个故事经历就在那儿,某人随后就得体验它。
只要他还认同“身体和想法”是他本身,没人能够改变他必须去体验的“经历”。如果这“经历”里,有水深或者火热,有失或者有得,你就只能去体验它们,接受它们。因为那是意识正在运行。
提问者:
昨天晚上,我有一个好玩的经历。我一个人坐着,正在
标签:
非二元论
无差别不二论
自我觉察
自我质询
自我追问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79年9月9日
马哈拉奇:
在你忽然'开始'知觉到你的'身体'和你的“有性状态”/“你在”时,那么,围绕“你”---这“我在感”知觉---这时刻当前主观知觉中心的周围环境,包括“身-心”,包括“身心”周围可知觉的世界,就正在不断收集堆积着“记忆印象”,随着这些记忆印象,随着包含你在其中的---这世界全景画面的“对比”,你必然的,忽然发生---有关你“自我”的某种“推断”。
(译者注:马哈拉奇解释了,这种“身体印象”的关联认同是怎么发生的。“我在”是时刻当前的临场主观知觉中心,身体和思想是围绕这知觉中心的周围环境,然后,围绕身体为中心,又有所谓身体之外的周围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