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拉奇《我从未出生》连载(16)
(2015-05-13 21:35:19)
标签:
非二元论 |
分类: 马哈拉奇 |
19. Birth is an
illusion
出生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幻境
1979年12月29日
M:
基于这可燃气(打火机里的)就有了火光。对于身体形式来说是同样的,如果有食物原料,“有”性状态就存续,并且基于“有”性状态,知觉状态就持续。人对他的行为活动感到幸福愉快,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状态。一个有高度丰富阅历的人来到这里,我告诉他没有任何事情能够碰巧发生在你身上,简单只是忽略各种观念,无视它们,对他来说这就足够了。对其它人来说(那些没有高度丰富阅历的人)就有完全不同的讲法。这就好像你去看医生,那开价125卢比的医生,你交钱的时候,你的病已经好了一半儿,剩下的一半吃点药就康复。但是如果医生要价非常便宜,并且开出的药是那要价不菲的医生所开出的同样的药,你还是不相信他。
V: 你能教我一些神通吗?
M:
你到这里来之后,现在你知道“有性状态”登台亮相了,你才能有这“知觉和识别”。
V: 是的。
M:
那么,“知觉和识别”依赖什么呢?只依赖于“有性状态”而已,如果你知道“有性状态”依赖于什么,你已经超越了死亡。你的有性状态或者你活着的证据是什么?你此刻认识到它了,这证据就是你必定有“知觉和识别”。如果你有这样的究竟认知,你就能超越了。我只能把你带到一定的极限上,超出这极限就必须完全靠你自己了。
V: 我们必须亲自去探查或者体悟吗?
M: 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做,体悟或者说深入调查它。
V:
如果某人亲身发现,并且确凿无疑,那么随着这就是究竟的了解。
M:
是的,就是这样。对自我本身的究竟“了解”,就源自于从自身去认识,你的有性状态依赖于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依赖于什么?
V: “一致性”和谐机制,食物身。
M:
不要讲出来,你只须静静的体会。当你有了究竟认识,那么你就失去了“我是身体”的观念。随之,你就体会到“活死人”,活着的时候就经验到没人能承受的死亡!出生包含三种状态,日常清醒,睡眠和“有知觉”状态。“我不是这三种状态”---这就是究竟认识。在出生之前,有这三种状态吗?有一天这三种状态会退出消失,难道说你就会经历“死亡”吗?
V: 我们相对于智者的立足出发点,决定了我们的体验。
M:
你还要不断的去确证你不是清醒,睡眠,以及“有知觉”状态。当你说“我在”的时候,它包含清醒,睡眠和“有知觉”状态,“我”识包含这些。如果你移除这组成要素,全部都会消失,全部一起显现,一起消失。如果某人被彻底挫败,并且对“有”性状态忍无可忍,那就欢迎他来这儿,但如果你还能继续忍受,那就别来这儿。任何状态持续的久了,你都无法承受,所以它就有不同状态的周期性循环。在出生之前,并没有清醒,睡眠或者“有性状态”(知觉我在),出生就是这三种并且依赖于食物精华。一旦食物精华变得衰弱,这三种状态就会退去。谁出生?或者说谁死去?这三种状态消失不在,你还知道上帝?你还能感知到你活着?在印度,某人去世之后,就给婆罗门们捐钱捐物,这能惠及那已经死去的人吗?那已经去世的人,清醒,睡眠和“有性状态”都消失不在了。那只剩下一种观念---那亡灵饥渴难耐,但是没有了生命呼吸,生命驱动活力也退出离去了,那么,又吃又喝的,那还可能吗?和谐一致性以及三种状态的呈现,是食物本质精华的一种效果,然而当和谐一致性机制运行终了,三种状态消失,那么,那所谓的个体灵魂在哪儿?
V:
来到我身边并且跟我说话的是什么呢?(保罗金,体验到“死去的人”来到他面前)
M:
有本性认知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情形呈现,如果本性认知还不够彻底,那么他们就会有这种情形呈现。
V:
那就是说,他们按部就班的彻底领悟了,他们就不会呈现了?
M: 你为什么来这儿呢?你在子宫里就有本性认知?
那为什么还来这儿?
V:
如果某人被蒙蔽并且受苦恼煎熬,那他就得来这儿。我信任你。
M: 信任和信赖是怎么来的?
V:
非此,非此.....当我迷失在崇山峻岭里,这方法就好像一台雷达....
现场翻译:你看到他的实体形象了?
V: 一定程度上吧。
现场翻译:你有他的照片?你用照片冥想他吧?
V: 是的。
M:
有神通的某人,鸟飞来落在他肩膀上。某位诗人按照他的想象创作,并且他写下的事情都发生了,对吗?出生是真还是假呢?
V: 假象。
M:
对此确定无疑,你就会完全释然轻松下来,没有真实的出生,毫无疑惑,如果对此完全清晰,确凿,那么你就释然轻松了。只有当你确定的了解到,出生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幻境,随后你才会被释放,任运自在;任运自在,随顺自在,可不是在“完全确凿无疑”之前(不是“做作”出来的)。人所共知的一般性常识或者观念笼罩着你,缠缚包裹着你;摆脱这种共相缠缚的观念是很难的(保罗金对“死去的人”来到他面前的经历就是这样的观念效果)。
V:
死去的人们,因为他们坚信“身体是真实”,所以他们因为对“身体是真实”的确凿无疑,故而才再度出现。
M:
通过稳定自观自觉,安住于觉知(我在),你可以融散这“微妙身”。这“药丸”---三种状态(日常清醒,睡眠和有知觉状态)---融化消散。随之就不出现了,但在此之前这微妙身会持续运行。只要有食物精华供应,“我在”的觉知就会持续运转,一旦这精华用尽,“知性状态”就会退出离去。
21. Paul’s
Redemption
保罗的救赎
1979年12月31日
M: 仅仅只深思回想那会长久伴随你的那个。
V: 在受精之前(父母未生之前),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M:
回想你所有的亲身体验,你觉得有任何体验可以长久不变的伴随你吗?
V:
此刻,所有感知体验都发生在意识活动内。我正尝试去超越感知体验,超越意识知觉活动。
M:
这身体会消失。生命呼吸作用,那生命驱动力退出离去,心智活动退出离去,如此一来,我会如何?
V: 回到出生前就“在”的本来状态。
M: 尘世的体验,种种经验和记忆,它们会发生什么?
V: 它们会随着身体一起消失。
M: 最终,身体和知觉体验消失了,随后你会是什么?
V:
是事物本身的完全本质(身体和人生体验本身是一个“事件”,无生命的“生命现象活动”)。
M:
如果身体没被感知体验到,那么白天和黑夜也就体验不到。
V: 体验不到。
M:
如果没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体验,没了“存在感”的感知知觉,那么你究竟获得了什么?成就了什么?
V: 无所得,无所成。
M: 种种成就,种种经验的结果是什么呢?
V: 像富翁破产一样,财富全都灰飞烟灭。
M:凡有显现必有消失,呈现出来的终归消失的无影无踪。它的根源源头是谁?依靠什么才有生灭现象的?
V:
依靠身体形式,然而身体形式依赖于“有性状态”,并且有性状态.....
M:
依赖于那绝对存在。所以那绝对存在无意识,无意识知觉活动,并且因为毫无意识知觉活动,故而也没有去描述定义的任何言辞?
V: 是啊。
M: 那么,稳固在这究竟认知的是谁?他会怎样行为活动?
V:
不同的人会依照同一“自性”以不同的路径方式去行为活动。马哈拉奇是Nisarga(自性),更近乎本性,更加自然而然。“有”性状态和心智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M:
正在提问的这个,它是心智还是“有性状态”(有知觉的状态)?你是谁呢?
V: 我的心智正在提问。
M: 谁宣称这一点?
V: 心智。
M: 没有了“有”性状态的知觉,还有谁会说“心智”?
V: 心智和“意识”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M:
你是心智和意识的终极知者,那终极知者,那绝对存在才是你。你不是心智。深眠和三摩地状态,心智没在,可是你依然“在”。
V: 是的。
M:
始终就在那儿的那[实体]存在才是[你]。毫无男性或者女性的身体概念,你还能表述什么呢?
V: 不能。
M: 如果你是那绝对存在,那么你还需要任何东西?
V: 我拥有所有一切。
M: 什么?
V: 我就是[它],不是我拥有[它]。
M:
如果你是绝对存在并且没有知觉意识,那么你还需要什么呢?
V: 什么也不需要。
M: “我在”的知觉意识会缺席。你理解这一点吗?
V: 道理上我理解。
M:
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尘世体验,那知觉,那体验是永恒不变的吗?
V: 不是
M: 日常清醒和睡眠的状态,它们会永恒不变吗?
V:
不。它们和绝对存在无关,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影响“绝对存在”。
M:
知觉意识活动会消失,随着知觉意识活动消失,你会完全不知道“你在”。那么,灵修经历,宗教上的体验,它获得的最大利益是什么?
V: 无疑,毫无利益所得,无所得。
M:
“有性状态”(具体有形,有知觉状态)以及基于“有”性状态所呈现的,你所知觉到的一切,那都是一种虚拟真实的幻景,一种梦幻,难道不是吗?
V:
“我”不会保持不变。任何营造出来的东西都会消失,都会破灭。
M:
尽管这世界看上去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它真是真实存在的吗?一旦你明白,“有”性状态以及尘世的感知体验,是一种虚拟真实的幻境,一场梦幻,那么你会如何反应?
V:我从思维上明白,但是没有实际的体会。
M: 心智思维,它会长久不变的伴随你吗?
V: 不会。
M:
不用回答。如何反应,如何作用是由“你”来判断的。稳固在有性状态的人,对尘世中的“利害关系,利益得失”就失去关注,不当回事了,没有利益渴求和热望。
V: 这是怎么发生的?
M:怎么发生的?其实你已经回答了。只要你把你本身当成“有身体”的一个人,就会有种种渴求和热望,但是如果你认清你本身是一切事物的“终极知者”....
V:我后天积累了如此多的经验,我必须先摆脱它们。
M:谁积累了经验?
V:
那存在实体把“过往行为活动的集合封包”当成它本身,当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M: 关于出生,你有任何直接的经验吗?
V: 没有。
M: 来自见闻?
V:是的。
M:
“有”性状态运转作用,把它自己当成某一身体,但有性状态并非身体,有性状态同样是暂时的。当那“个体”消失不在,还有什么需要?如果我感觉不舒服,我就吃点药。那[独一存在]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它的绝对存在吗?那东西(有性状态)依赖药物和食物才存在,那它有什么用呢?我的“有性状态”依赖于药物,结果药物成了魂儿了。每个人依赖于“生命”(活动变化)才存在。一个依靠食品药物体才能让他生存下去的人,如果没了“人生”的匮乏感,在他身上会发生什么?上帝能对他做什么呢?药物和食物都变成身体了。
V: 为了身体,他需要什么?
M: 没了“有性状态”,什么都没用,全都没意义。
另一位来访者:在获得这认知之后,你的生活还会滚滚向前,你还会继续你的活动,你的人生吗?
V: 是的
M:这些行为活动,它们因为什么发生,它们是谁的行为活动?
V:
智者的生活远离所有的对抗冲突。他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M:
那根本事实是什么?犹如在一场梦里,这梦自然发生,并没做任何自觉刻意的努力就发生了;同样的,智者的反应宛若这世界是一场梦。你可以用一台望远镜来观看。观者和望远镜,两者是不同的。观者和所观看到的景象也是不同的。智者目睹见证着“有性状态”,那么对于智者来说,望远镜是什么?[你]有三样,智者,这世界和望远镜。
V: 对于智者而言,望远镜就是“有性状态”。
M: 有性状态是食物本质精华的产物。
V:
痛苦是怎么回事?按说我该有痛苦,然而我的感受并不是苦,只有乐。我脚踝有伤,但我并没感到痛苦。我觉得就好像一团云雾围绕在脚踝上。拉玛纳马哈希说:“尘世中的痛苦就如同梦境中的痛苦一样”。
M:
“我”观念是怎么呈现出来的?仔细调查清楚。拉玛纳马哈希大师的那句话是说“世界是梦境”。这整个世界就在一小滴食物精华里,在“一致性”和谐机制Sattva里。有性状态依赖于食物,可是食物并不真实存在,是一种幻相。你对世界有知觉,有经验,为什么你有这些,现在你明白了。
V: 是啊。
M:
这个世界持续显现出来,貌似还是原先的,原样未变,这神奇的幻相显现是什么导致的?
V: 在梦境中显现出什么呢?
M:
醒醒吧!这觉识---也即“一致性”和谐机制Sattva,食物的本质---是这世界幻境显现的成因。
V: 是啊。
M:
这“食物”精华可被更新,刚显现的,重新的,崭新的,但在这连续更新中,这世界貌似还是原先那样,貌似之前那样没变。这还不算奇迹啊?(现象显现的同时就在消失,生灭同时,因而每一次显现都可以说成是更新,重新,崭新的。但是生灭同时的现象,那闪烁看上去却是稳定的,似乎是原样不变的,时间线性的历史感。)
V:
食物本质精华是连续“更新”的,但这世界却貌似原样没变。即使智者感知经验到痛苦,也不给予“痛苦”任何重要性,不关心它们,完全清楚它们是什么,完全不在乎。
M:
是的。你可能活了五年,但在这五年时间里,你内在的世界是“四个世纪”的世界,这还不够神奇啊?几千万年的世界,在你内心可以一瞬间经历吗?现在想想看,谁是假的,你还是这世界?
V: 两者都是假象。
M: 当你“活”在这个世界里时,别忽视这事实。
V: 是的。
M:
从你的体会来看,这世界和你,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V: 梦幻毫无意义,虚假的东西毫无价值。
M:
那当你认清了,进而你清醒的活在梦里,观幻如幻,人们会说,你是梵天,克里须那,或者说你是默罕默德。
V: 那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M:
你毫无要去改变的“个体实在性”。[你]---那真实恒常---不可能改变。
V:
智者拥有各种感知体验,但不重视它们,不把它们当回事,完全容许它们,可我们却和智者相反,我们有各种责任感。如何去画出一条线,来界别“责任”和“非责任”?
M:
对于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可别有固定的,确定的标准和尺度去切割,去对比,去掌控,那样就是缠缚和局限。
V:
和“本分任务”关联在一起,我们就不会有困惑(应该或者不应该)吗?
M:
谁正在完成着任务?你谈到行为活动,这就好比,一条橡胶做的假蛇“咬”了某个人。他“中毒”了;他折腾了半天去解毒。但是折腾来折腾去,这些行为活动有什么意义?就算服用了各种解药,那“毒”也不会减少半点。那是观念上的“毒”,无论你做什么,你对这个“中毒”的概念认识都坚信无比,无论你怎么折腾,你确信的观念---“我中毒了”---不管你怎么去“解毒”,你这观念认同都不会被消除。(假蛇咬了你,你根本没中毒,只不过你相信你真的“中毒”,不管怎么“解毒”都纯粹是在强化“中毒”概念的认同)那些来到这里的人们,他们根本就没“出生”,当然也不会“再”出生,这就是你最后一“生”,保罗你承认吗?
V: 我承认。真好!
26. Annihilate yourself by your own
identity
湮灭你的“我”性状态的,是你自身的“本质本体”
1980年1月5日
M:
时刻自觉,时刻观察你自己,那么其它的所有事情都会好起来的。
V:
我们努力的,并且带着一种强烈的刻意,总想着去观察自己,那还不如用“Japamala”(手捻念珠来反复吟诵咒语或圣名),这方法更轻松容易,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你,因为通过你的讲述,让我清楚多了。
M:
“我在”就是全部,就是上帝,清楚的知道“我在”即上帝,这是第一步,“我在”这“觉识”就是你本身。其它的行为活动,全都跟随着这“觉识”,你只单纯的稳固安住在觉识上。我在,这觉识就是那太阳,其它全部行为活动都是光辉。
V: 一切事物都是从“我在”延伸出来的吗?
M:
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概念设想,这“我在”,这觉识,就是所有一切。“我是身体和心智”,这设想观念,不是这“觉识”。你此刻坐在这儿听我讲述,毫无任何努力,无须任何努力,这个根本性的觉知本体,就是“你在”或者“我在”,你会领悟到,“我在”---这觉知的本体,是不依赖于“身体-心智”的。弗莱德曼已经尽可能切实的描述了本性认识。我对我本身的认识,需要依靠你吗?注意这一点,有很多很多的体验,但是先于这些体验之前就“在”的是什么呢?先于一切感知体验之前,你就“在”。
V:如果我们只单纯自觉“我在”,这就足够了吗?
M:你还是个“胎儿”的时候,你知道你“在”吗?那时,你都做什么呢?
V: 什么也没做。
M:你有没领悟到,你什么也没“做”就感知体验到这世界,你什么也没“做”就感知到你自身,你没做任何努力,这感知体验就自发发生着?
V: 是的。体会到了。
M:
归回根本源头并且稳固安住在本来,那儿没有任何变化。你也许读过《薄伽梵歌》,对它的可靠性,正确性,是谁在那儿判定?那“我”觉识不得不赞同《薄伽梵歌》中所讲述的内容。本性无论如何都在“我在”之先,你以本性立场安住,就稳固在那儿。当你稳固的安住于本性,所有讲述就会听上去莫名其妙,令人费解,简直就好像胡说八道。我演讲毫无胆怯和局促感,所有我所讲述的都是深厚的。世俗的那些知识理论是处于“无明蒙蔽”状态的表面上的东西,就好像一个懵懂幼稚的孩子。我清楚的知道,世俗的知识理论是“无明蒙蔽”的产物,所有真正的究竟认知,那真正的觉识,那绝对存在,是先于“思维”的。臣服于内在那无上师,并且沉思本性。你有“父母”,这提示着“你”在。父母提示着基础的肉体来源,最初的“肉体”源头。那基本的混合组成材料是来源于同一“意识”。别以为你是智者就可以得意,没什么可得意的,别当回事。你试图去领略那状态,那“有”性状态和绝对存在的模糊边界,然而那是短暂的。
源自“绝对存在”的五种基本元素和有性状态是怎么联合的?通常来说,即使是圣贤智者,也不清楚各种事情的事实细节。你的父母向你解释他们自身,但是他们是不是你真正的父母,你真的确定的了解吗?你不得不去审视,“就我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天赋,真的仅仅是源自父母的产物吗?”
哪一种姿态,立场或者言辞是如实的呢?即便那四部《吠陀》大呼“非此,非此”,但这大声疾呼,不也是基于这持续不间断的“尘世行为活动”吗?非"此"的这个“此”,不就是指的尘世里的事物和行为活动吗?《吠陀》表明过这“非此,非此”是相对于“真实实相”的否定?那“实相”超出我们的范围。所以,我就连“廉耻”也没剩下,无论什么样的体验,即便是诸神也被文字表达所局限,仅仅只是概念而已。超出文字表达,超出概念,就没有诸神的传说和故事了。就算克里须那听到我讲这个话,他也会说“马哈拉奇的话令我蒙福”。虽然各种宗教依托各种戒律,规则和仪轨来运转,但是[真实实相]无形也无名。言辞和文字概念不可能是“真实”本身,尽管如此,你必须去探询,查明你倾向于认同什么样的言辞概念?你想歼灭的是什么样的身份?你以什么样的身份去歼灭那身份?
先知默罕默德和其它的圣贤们,带着他们“个体性”身份的关注去寻找那本来自性,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并且断言:“我是超梵”或者别的什么,那怎么可能呢?关于那“实相”,耶稣基督,先知默罕默德以及其它的圣贤们有没有讲过具体的细节?那“真实”或者说“超梵”的证据在哪里啊?在尘世的行为活动中,你不得不去承受“苦与乐”,你能否提供一份“超梵”的检验证明?谁会接受这份提交的证明,并且因此成为权威?
形相和名称被强加给了我,那首要的印象观念就是“我活着”,我没有任何名字,也没有任何外形;只有感性上的认识。湮灭你自己的是你自身的“一致同一性”,你自己的本质本体。别道听途说,别用别人所说的东西,哪一个是你最真实的身份?无意识,无知觉,就没有世界。仔细深入的调查你的身份,一个人,认清了他的真正身份,他就不会把别的任何东西看做比它自己的真身更真实了,因为这个“有性状态”下的身份,“活着的这个我”是一个冒牌货。
V:
那些灵修体验,我们不应该追查吗?我们有体验但不了解真相。
M:
有体验,就质询所体验到的那些东西,它们如实吗?真实吗?第一次雨季里出生,第二次雨季里死亡,谁出生了?是雨季还是那个“人”?只有觉悟的人才能确认“他”是虚假的,一个并无实际的幻相。无论显现什么,显现的同时就已消失,无论消失的是什么,都已消失,两者都丢弃,只有“真实”遍满恒存。去离“有”和“无”,“在”和“不在”之后,无论剩下的是什么,那就是“真实”。先于这“身体”格式的事件造化显现之前,就是人所共知的“真实”。只有认清“虚拟幻象”的人,才能知道这“虚拟幻象”是无穷无限,丰富而浩瀚。我们所有的念头想法都是有关于“它”性的,有关于它人它物,但是别管他人说什么,别挂碍它人它物。我容受这“出生”,我容忍这“出生”之苦,只因为“出生”是突发事件,它毫无真实可言,纯粹是虚拟的幻境,因为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出生”过。(无生法忍---“法”字是“水”+“去”,表达一种像河流一样不断循环流动,流来然后流“去”,显现然后消失的秩序。是事件不断的发生然后消失,刚刚发生的事情,再也无法找回,留下的是印象记忆。这些印象记忆随着时间的水流,同样也会离“去”消失。所有的“生命”形式,只不过就是这样的事件流,信息流,都是变化不停的。“出生”是事件,是现象,是“法”,那[恒常]从未真的出生,但是它容忍一切事件的流转。)
前一篇:兴奋之后是疲累,暴涨之后是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