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原本计划好的一次家庭活动,因为中文学校的总复习而 耽搁了。一家人只好兵分两路:樱花陪毛毛留守;奶爸和子恩外出活动。周日到家时,发现毛毛还没下课。我从车上取下行李,抱下子恩,在大门口跟樱花来了个交 接仪式,便匆匆赶往学校等毛毛下课。 毛毛下课后见到站在门口的老爸煞是吃惊,几天没见,大有一种想扑入老爸怀里的架势。他说,家里只剩他和妈妈,感觉有点孤独。他象一只小马驹,温顺地靠着 我。我摸了摸他的寸寸头和瘦长的脖子,问道:“You have been really good at home, haven't you?(在家挺乖的,对吧?)”他点点头,站在我身边。 这时,老师走出教室。他满脸笑容向我走来,说:“谢谢你给我准备礼物和卡片。”我故 作惊讶地问:“什么?”毛毛忙跟我说,妈妈在家准备了礼物和卡片,今天是最后一次上课,我要谢谢老师,下学期,我就要转学去另外一所中文学校上课了。 毛毛说的一切,我早已知道。其实,我在离家之前,已经跟樱花商量过,要给老师准备点啥,对他的辛苦表示感谢。我“耐心地”听完毛毛的解释,面带严肃,问老师:“我这几天不在家,我还真不知道我老婆给你准备啥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毛毛,卡片是谁写的,写啥了。他说,是自己写的--“谢谢老师教我们中 文所付出的努力”。 在英国,我们已经习惯给老师送礼。送礼时间不是在学期开始,而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数年前,子恩在基督徒开的慈善托儿所上学。所长是一位清贫的基督徒。她 认为,孩子没有贵贱之分,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她已在这家托儿所工作二十多年,拿着微薄的工资。因为经济原因,她一直没有离开过英国。每天能跟孩子们打 成一片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喜乐。子恩离开托儿所的那个暑假,我问她是否愿意到上海玩,我可以让她住到我家。接到我的邀请,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当即到银行办 理了贷款,以最快的速度签了证、买了票,跟我们一起飞往上海……她在上海呆了三个礼拜,白天陪着我和子恩去医院就医。晚上,我们一起给小区的孩子们义务辅 导英语,有声有色地给孩子们上了好几节课……这是我给老师送的最大的礼物。 平时,我给老师送的无非就是巧克力。每年暑假,我会给子恩的老师和生活助理送上不少巧克力,谢谢她们对孩子的照顾,希望她们囤积更多的能量和热量,继续努 力工作……学年结束时,师生之间不再每天见面。家长在这个时候给老师送点小礼物表示感谢,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样的小礼物,其含义只是感谢,而不是回报,不 会给老师施加任何压力,不会期望老师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礼物虽小,却毫无杂念,更带着发自内心的真诚。 我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了解中国人对老师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中国做学生时,我们没有手机,不会给老师送电话卡;也没有钱,不会给老师红包。我们的老师 也不会明里暗里让我们送礼。记得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数位好友陪老师到同学家串门,有一位家长硬是把下蛋的老母鸡装进网袋,送给老师…… 如今,人在英国,早为人父的奶爸,回忆起给老师送礼的点滴,心里仿佛找回那种早已远去而又朴实无华的情感……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