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拥有52万考生的教育强省江苏,继2003年高难度的数学考题后,噩梦再起,考生再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不少人哭着离开考场。出题老师被网络称为“数学哥”。在这次无比纠结的生死战中,很多人无奈地说:“数学哥,你秒杀了江苏52万考生!”有人哀嚎满地:“数学哥,你毁了我的理想,你毁了我一辈子!”出题老师一夜成名,考生则认为“数学哥”的名气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好奇心促使我找出今年江苏考生的数学题,节选如下:
2、设复数z满足z(2-3i)=6+4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___________ 3、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小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4、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有___根在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 22、(10分)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可获利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可获利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要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件产品相互独立 (1)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23、(10分)已知ABC的三边长为有理数 (1)求证cosA是有理数 (2)对任意正整数n,求证cos-nA也是有理数
这样的题目,让奶爸瞠目结舌。我也参加过高考,也学过数学。在我们那个年代,只有顺利通过无数次模拟考试和预考的人方有资格参加高考。自以为高考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奶爸,在这份试卷面前,顿觉一无所有,贫乏得像个乞丐。
出高考题的“数学哥”,在其专业上也许拥有非凡的硕果,他再次通过秒杀考生的案例,显示出自己的专业建树和才能。众所周知,每个高中生都要学习十来门功课,如果每一门功课都必须面对专家的对决,这对一个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年来说,是何等的痛苦、悲哀和不公。由“数学哥”的专业权威,我联想到前几年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做评委的余秋雨先生。余先生用自己渊博的文学知识考量每一位歌手的文学背景。大文豪毫无容人之心,不愿放弃任何一次为人师的机会,他对歌手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小题大作,乃至横加指责。我曾经以为央视当时是在举行文学知识竞赛,而不是唱歌比赛。我恨自己没有好嗓子,我也梦想自己淡定站在歌手们的舞台上,笑容可掬地邀请五音不全、连普通话都说不准的余先生跟我比唱歌……以已所长,击人之短,是极不厚道的做法,更是做人之大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圣经》就说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能做不同的事情,作用也不一样……这样的观念,在我们的教育中是一直忽略的。
数学哥、语文哥、外语哥、理化哥……每一个考生最终都会跟“哥”们PK。这些“哥”们使出自己累积几十年的专业知识解数,把玩着那些乳臭未干的考生。这是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这一边倒的游戏方式,在急功近利的温室里,迅猛成长。为了一个好的座位,为了在课堂上多提问,为了得到耐心解释,贿赂的红包漫天飞舞,作为治国之本的教育行业世风日下。继医生之外,教师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高收入的人群。君不见,曾经让泱泱大国引以自豪的高等学府早已被国外普通大学戏称为他们的预科班?更有多少聪明绝顶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让父母陪读,乃至退学?!
从某种程度上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教育是痛苦的代名词,有多少孩子能体验到上学的快乐?教育浪费了大家太多的时间,学生们学了太多不实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辈子都碰不着的,2010年江苏数学高考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这样的体制下,学生们倍受煎熬,睁眼便是永无止境的指责和失败,那少得可怜的创造力还没萌芽就被扼杀!该学的没学到,不该学的,数数真不少。
喜欢杞人忧天的奶爸,只能在哀叹之余,仰天捶胸——救救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病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