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最具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水洞沟(50图)
标签:
图片旅游文化四面光原创时尚 |
分类: 游山玩水摄影 |








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由宁夏银川去往陕西,于横城古渡东渡黄河,沿着“宁盐大道”途径今灵武临河镇时,夜宿张三小店。他在店外空地乘凉时,无意中发现了清水河对岸的断崖上有磷火闪现,这个奇特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第二天,他前往踏勘时,见断崖的半壁上露出了一些奇异的石块和动物碎骨。他于是向张三借了一张木梯,爬上断崖半壁,收集到了一件披毛犀头骨化石和一些石器工具。惊喜之余,肯特将这一发现告知了时任中国天津北疆博物院院长的法国神甫、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神甫。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他二人深知肯特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希望抢先发掘。


1923年6月,德日进和桑志华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德日进便将张三小店标在了他测制的地图上,他们的考察和发掘报告首先在国外发表,“张三小店”就这样在国际古生物界出了名。德日进在清水河北崖下搜寻时,发现崖壁上显露出灰烬。他跑回来给了张三五块银元,打着手势也要张三为他找个大梯子,然后和桑志华又返回北岸崖壁上,挖掘到一些动物头骨化石。他们激动万分,拿出带来的葡萄酒请张三一同喝,张三平生第一次喝到过葡萄酒。酒后,德日进和桑志华万分激动,兴奋得呜哩哇啦地唱着歌跳起舞。德日进还紧紧握住张三的手,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合作!合作!”


陷阱,深约一丈,陷阱内多设鹿角。因洞内只容单人通行,一但有进洞之敌,也只能单线跟进,再加上对洞内地形不熟,很容易落入陷阱的鹿角上,非死即伤。
前一篇:广东人爱吃蛇的理论与实践(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