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映濠江 一望无际静谧蓝


标签:
澳门渔业发展海洋世纪澳门旅游四面光原创夜明珠摄影旅游 |
分类: 港澳台旅游专辑 |
澳门半岛西岸与湾仔之间,为珠江水域濠江出口,周围浅海渔业资源丰富,附近深海区域异常广阔,更兼海岸水静湾圆,既可避风,又可补给。几百年来,澳门的渔业曾经在历史发展上写下辉煌一页,一直在澳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几年却每况愈下……
澳门半岛耕地缺乏,也没有其它资源,无法自给,早在嘉靖年间,此地仍是人烟稀少的小渔村。1557年葡萄牙人租占澳门后,随着澳门渔业逐渐发达,演变了由渔村逐步形成发达城市的过程。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澳门渔业生产最鼎盛时期,成为华南地区著名渔港。
澳门渔民大部分是疍民,自称水上人。据1920年统计,澳门人口为83,914人,渔民占五至六万人,约为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1939年,因日本侵华,内地不少人逃往澳门,澳门人口剧增至245,194人,渔民占三至四万人,仍占全市人口的15%左右。
渔民们以捕鱼为生,几百年世代相传,捕鱼技术相当熟练,“有打锉而知鱼者,有尝水味而知鱼者,有听水声或鱼鸣而知鱼者,有察天气或水流而知鱼者”。
渔民世代生活在船上,数艘或数十艘渔船结伴作业,聚集停泊,自成水上一村,其生活方式独具一格,宗教信仰亦与陆地居民有所差异。
漂泊不定的海上生活,渔民接受文化教育很困难,80%以上渔民未受过教育,由于文化程度低,加上海上生活十分险恶,大多数渔民十分迷信,每逢出海,均要请神棍(喃呒先生)祀神建醮,祈求神明保佑,尤其奉祀妈阁庙中的妈祖(天后),把她当作护航海神。
澳门渔船八十年代最兴旺时逾千艘,2004年约600多艘,至今仅剩下百多艘(澳门注册)。不少渔民被迫卖掉渔船上岸谋生,亦有渔民另寻求出路,转营养殖业。
这种渔船装有全球卫星定位仪、船载电话、探鱼仪、冰鱼仓、渔业电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玩艺儿。
近年国际油价高企、海洋污染及滥捕情况,令澳门渔业的经营情况变得举步维艰,看到赤膊出海了吧?
台湾地区是提倡:“优质、安全、休闲、环保的全民渔业”政策来促进渔业生产。
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世界迈进了大规模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渔业发展与开拓渔类市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澳门经济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在远洋深海捕捞上图发展,让赤膊出海的小作坊变成西装远航的大船队!
我们拭目以待……
四面光 摄影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