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地名的由来与观音菩萨有关
(2016-07-01 08:03:44)分类: 乡土三门 |
香山简介 香山村地处大山深处,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是一座群山环绕之间自然天成的小村落,青砖瓦房、古树宗祠、庵庙古道以及满山遍野的茶园,漫无边际的林海,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广袤无垠,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一切看似平淡却意韵悠远。 对于喝茶人来说很少有人不知道香山早茶的,但对于香山村却并不那么熟悉。香山村位于三门县城西南13公里,隶属于珠岙镇。东靠茶坑山,南近香山庵,西与周家村隔山为邻,北毗岙底谢村。村落沿山麓分布,呈阶梯状。历代房舍大门一致朝向前门山,故取名向山,后演称香山。香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追述起来可上溯到近550年前。据《汪氏宗谱》记载,宋南渡时,尚书汪伯彦辞职隐居于临海东部西溪,为西溪始祖。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房十一世孙汪思义,字正文,号草窗,与兄弟四人自西溪迁居宁海县仙岩乡香山(今属三门县),为香山汪氏始祖。2014年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2014年末,全村有农户195户,738人,耕地面积215亩,村民人均纯收入82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 万元。 |
香山地名的由来与观音菩萨有关 东晋兴宁(363~365年)年间,僧人昙猷在香山山后周建龙祥院,宋代治平间移于高枧村岩峰竖尖山麓旁,改名多宝寺,1985年,成都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出资修缮了多宝讲寺大师殿。1992年智敏上师住持时,古刹仅剩破殿、残垣。敏公率众筚路蓝缕,重光山门,并新建大师殿,大雄宝殿等,使多宝讲寺成为汉传佛教大般若宗道场,驰名海内外。 昙猷在香山创龙祥院,院中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以檀香木雕刻,相传为昙猷所遗之宝物。宋建炎中(1127~1130年),观音菩萨被盗,藏匿于天台安隐院。十余年后,至绍兴庚戌年,一日安隐院僧人坐在室中,倏有白衣妇人立于他的前面,诉说道:“我想返回故居。”言毕,遂隐去,僧人不知道妇人说的是什么?过了数日,又见此妇人来到他跟前,说:“你淹抑我多年,今再不允许我回去,必然要受到惩处。”僧人大惊,忙问道:“你家在什么地方?”妇人回答说:“龙祥院就是我原来的住处。”僧人方才醒悟,妇人为观音化身,遂送还。 送观音菩萨回龙祥院这天,天地肃清,当地老幼奔迎于道旁。龙祥异香满院,梵乐萦绕,十几天方才散去。自此以后,当地山川增秀,人物繁熙,风调雨顺,人们就称龙祥院附近的山为香山。 |
香山汪氏宗祠 香山汪氏宗祠位于三门县珠岙镇香山村西南部,始建于清代中期,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行了修葺,文革时期局部构件遭破坏,2015年,由民间集资,严格遵照“按照原样修复”的文物保护原则对宗祠进行修复,整幢建筑重新油漆。2011年7月27日被列为三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前为一小溪,建筑内部排水通过汇集后,排入该溪,后靠青山。宗祠为二层硬山顶式建筑,传统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共前后两进,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门厅、戏台、连廊、正厅等建筑,左右两层三开间厢房。第一进门厅间层三开间,两侧各设耳房。明间后檐设戏台与连廊。戏台用四柱,施藻井。过廊用四柱,两柱与戏台共柱,位于天井中央,与戏台和正厅相接。正厅三开间,明间梁架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带前后单步,次间梁架五柱七檩,硬山式人字坡屋顶。厢房各四开间,二楼设木围栏。 在宗祠的西北角5米处有一座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小溪坑,全长3米,宽2米,拱券桥面用乱石堆砌。在桥的不远处有一套碾子,碾台呈圆形,直径5米,碾盘直径1.3米。现宗祠内保存有清代匾额“汪氏宗祠”、“忠孝传家”、“俗振醇风”等。汪氏宗祠建筑格局规整,做工精细,紧凑小巧,古韵盎然,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貎,反映了三门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和艺术特色。 |
香山庵 香山庵位于珠岙镇香山村之南,座北朝南,前旷后幽,森林茂密,茶园苍翠,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硬山顶,前庑为一层回廊,两侧为三间二层厢房,大殿三楹,中供佛像,一楼墙体以乱石堆砌,上部为砖墙。考其年代应为清代晚期建造,村人却说先有香山庵,后有香山村。香山汪氏先人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临海西溪迁居居宁海县仙岩乡香山,为香山汪氏始祖,有待考证。 |
特早茶茗香山早 香山自古盛产茶叶,传说始祖从临海西溪迁居时,就带来了茶树。村中至今还保存有十几棵古茶树,枝条缠绕穿插,盘虬古朴。自古高山出好茶,香山茶生长在海拔几百米高的云雾山中,四周森林密布,山上云雾缭绕,山间绿水长流,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烟稀少,天然无污染,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这里的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饱含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生长过程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所产茶叶采用幼嫩芽叶按现代特有的炒制工艺精制而成,外形扁平,汤色嫩绿,味醇气香,滋味鲜纯,色、香、味、型具佳,每年2月底至3月初即可采摘新茶,属特早茶新品种,是真正的天然饮品,为茶中珍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使香山早成为名扬一方的名茶。如今小小的香山村茶园已发展到1200多亩,是当地香山早茶叶的主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