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二)
 (2024-05-28 10:31:31)
	
			
					(2024-05-28 10:31:31)		| 标签: 高中弥河中学情感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我的高中(二)
简单的课程,实用的知识
记得当时的课程很简单,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等几门,没有生物、历史、地理等课程。课本也很简单,薄薄的一本,都是根据当时形势编的。整个教学、教材的主要目的还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培养新一代的劳动者。
语文中有毛主席的语录和诗词,有现代文学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刘和珍君》,印象最深的是还有几篇古代文学作品,如《陈涉起义》、《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等,记得刘老师在讲到《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中的“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提问,“酋”何意?一同学答“小头目!”,答的很对,很形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轰堂大笑。
我对语文课是最用功的,一是因语文老师刘老师讲的好,还是我们的班主任,自己又有所爱好,所以课堂上认真听、认真学,如逢甘霖、如入胜景。不承想自己这一偏好,却与语文结下了一世的缘分,成就了后来一生的饭碗。这先是在毕业5年后的1978年,那时高考刚恢复,高中里缺老师,难得学校和老师还记得当年我这个爱好语文的学生。学校和大队里商量,把我从庄稼地里调到母校教语文,我的工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记录的。后是在这一年教学的日子里,白天认认真真地教学,晚上复习点高考课程。1979年的7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考场。这却一下来了个大惊喜,竟然考上了大学中文系,而后来的工作也一直与语文有关。
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浅,就是全学会了,水平也低的可怜,这在后来第一次参加高考便得到了验证,那年我的高考文科,考的还可以,只是数学只得了可怜的13.8分,若再多2分,我当年便达到录取线。而这门课讲的最多的是实用性的东西,诸如“三角函数在军事上的应用”,我们很努力,但后一直没得到应用,可惜了这高大上的屠龙之技!再有就是三视图在工业上的应用,怎么制图,怎么看图,倒是很好,在后来的工作中真还用了几回;最好玩的是制作模型了,根据图的尺寸比例,用泥巴制作机器零件。我们学校后边的大沟里,有一层红粘土,我们挖了来,像和面一样,反复揉摔,一直到不粘手了,便把它做成一块泥板,然后小刀割出来,做机器零件模型,而做的更多的是玩具了。忘了是哪位同学发明摘下树上的青柿子,割开,用渗出的柿卤擦拭泥件,一会干了,那零件、那小玩具就光亮得像刷了漆,变成一件艺术品了。
化学课,除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外,还记得的就是老师讲的实用性比较多,如碳酸钙(石头)怎样变成氧化钙(生石岩)再变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再变成碳酸钙(泥墙盖屋),青石造水泥的原理,还有用硝矾等原料鞣制兽皮和用发面引子老面头发面的生活知识
物理课,记住的东西不多了,但对讲这门课的张老师印象很深,张老师记忆力特好,我们一个级部四个班,有200多人,一周的时间,他便能把每个同学的名字叫上来,并且准确无误。另他还有一个特异功能,他那一双深邃眼睛你就不知道他在看哪里,你若以为他在看天呢,便在课桌下偷着做个小动作吧,他能马上把你叫上来,神吗!
政治课,内容是一如既往地俗凡枯燥,老师又是个很革命的学校领导(可能是教导主任),讲课装腔作势,烦人极了。倒是后来来了一位潘老师,从课文内容引申出来讲辩证法,深入浅出,精彩极了,由此我还喜欢上了哲学。
忘了课程表上有没有体育和音乐课了,但体育老师茅老师是给教过唱歌的,教的是几首陕北民歌,有那么一首“高楼万丈平地起”,现在还能唱出来,由于茅老师唱得好,教得也好,所以印象特别深。
高中的课程虽少,时间虽短,但它给我打开了一条通往知识海洋的道路,使我形成了最多的知识积淀,使我掌握了探索知识的钥匙。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这一步非常重要。
高中的课,没白上!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