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三)
 (2023-01-06 15:09:10)
	
			
					(2023-01-06 15:09:10)		| 标签: 高中弥河中学回忆劳动情感 | 分类: 生活感悟 | 
我的高中
三、劳动育美德,英语辟新径
昨天《我的高中-简单的课程》发出后,同班的张法庆同学在阅后评论中说,我们的课程还有美术、英语和劳动课呢。法庆同学是我们班年龄最小又学习最认真最好的,后来也是凭在高中打下的这点基础,参加高考走出去,并在石油部门功成名就。他记忆力好,对当时情景更加清楚。是我忽略了这几门,现将有关这三门课的有关情况再续写如下。
记得美术课是王冠中老师教的,王老师瘦高的个了,微黑的脸庞,有神的眼睛,飘逸的长发,连同他的名字,都是极具艺术范的。有一次见他抱着画夹在增福寺写生,增福寺村时有一棵尖塔形的松树,那时到了冬天绿色的东西极少,原有的几棵坟地里的柏树,也在学大寨运动中被砍伐了,这棵树在那灰暗的冬天里就极为醒目,极具美感,但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人们还无心欣赏美。王老师把它画了下来,我感到那是最好的艺术品了。我们的美术课连课本也没有,上的也不多,记得学了点美术字什么的,空辜负了一代名师。
英语课好像是最后一个学期加上的,老师叫李瑞伟,罗伯逊族,高高的个子,白中泛点粉红的皮肤,黄头发,蓝眼睛,整天昂着头,一脸傲气,标准的英国人样子。听说他是益都二中的老师,他的祖父是纯正的英国人,学生批斗这个帝国主义让他改民族时,他坚持是他的民族,坚决不改。只不过他是教历史的,英语不是本行,而他的夫人罗老师,个不高,黑眼黑发黄皮肤,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还是真正的英语老师,水平很高。他的两个孩子天真活泼,整天在学校里玩,女孩儿叫露露,纯正的汉族人样子;男孩叫毛毛,就黄毛蓝睛像是英国人了。我们的英语课,同样是没有课本,也没有四线格练习本,是我们用尺子在白纸上自己画的。李老师只教了我们“毛主席万岁,笔、坦克、枪炮、吉普”等几十个单词,有一部分现在还会读会写。可惜时间太短,没学会这门课,后来晋职称考英语,是糊弄过的。真正切实感到这门课的重要,是几十年以后了。当时女儿在法国读博,快毕业时买好机票叫我们去欧洲看看,法国等欧洲国家是通用英语的,在那一段的时间里,因不懂英文,坐车不知从哪里上下,出入机场不知道怎么走,逼得事先找个学生模样的同路人,跟着人家,让人家领着。那才真正体会到了“睁眼瞎”的意义,
劳动课是每周一次,干的事名目繁多,可以说什么样的活都有。
刚入校时好像是开展勤工俭学,以班为单位建兔舍养兔子,班主任刘老师带着我们干,我们到处找砖找石头,技术活都是刘老师干的,找废木料做门,门的大小是刘老师量了自己的肩宽定的尺寸,他的打算是以后进免舍清理垃圾他能进去,刘老师最不怕脏累了,干起活来真不像一个教书先生。他用铁丝编成网再订到门上,这个门做得很精致,像件工艺品。后来兔子还真被生养了不少。
有一次是帮遭受水灾的增福寺村种晚玉米,那水灾发生在1972年的7月,忘记哪天了,天又闷又热,下午放学我们还没走到家,就见西南山上雨云低垂,回家后不久,就听村后的小河轰轰水响恐怖骇人,到河边看时,平常的一线小溪已变得奔腾咆哮、浊浪排空。这条河是上游就是我们学校后边的水库。第二天上学走到增福寺村周边已没法走了,原来的路都是没膝的淤泥,一扇石磨,平躺在离村200多米的地方,这是多大力量才能把它冲到这里啊!走进村时,看到街边墙上还没干的水痕,没过了人家的上门槛,可以相像昨天下午的某一时段,这条街,就是一条2米多深的大河。村的西边是一个缓坡,坡的尽头是一个断崖,有3米多深,崖下就是昨天那条肇事的小河,现在倒缓缓流水挺乖乖了。这河从这里拐个弯向北流。平时河水再大也冲不上这个3米多高崖头,但昨天是山洪暴发水库溃坝,洪水瞬间暴涌而下,大水走直路,到此不拐弯直接冲进坡下的增福寺把村给淹没了。
村东边的庄稼也全泡水里了,水下去后,公社里号召全公社为这村救灾,各大队帮他们修建房屋,我们学校的任务是帮他们点种晚玉米。我们分到的那块地水是下去了,但地还没于,泥没到脚脖,没法用镢刨,忘了是谁发明了一个办法,用木棍在泥上戳个窝,把种子撒上,再用木棍一划,就盖上了。这办法很快,半天的功夫就种好了。只是同学们手上脚上衣服上都是泥了。
过了几天,我们种的都出苗了,但都很瘦弱,到秋后也就窜个红樱,没有成熟,枉废了我们的劳动,没给受灾的人民带任何收获。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刚建校,校舍紧缺,我们这一级晚开学近半年,就是等校舍等的。因此学校长年都在建设中。可能是经费短缺,学校里能自己干的事就自己干,后来多次听马老师说,我们这一级用的桌凳,是他领着一级的同学上西边山里薄板台买的大核桃树打的,那时山里无路,几十个学生把那棵大树弄到山下来,废了好多事。建筑用的砖瓦石块,是必须买的,而水泥校办工厂就能生产,沙子有一部分是同学们从弥河滩上推来的,那时年龄小,能推动车子的不多,老师就让女同学拉车子,后来听一女同学说,不用说拉车子,就是跟着走也累,推车子的男同学很绅士,说俺是连你一块推不了,不然俺就推着你,你就跟着走吧。现在想起来还挺感人的。盖教室,窑匠大工是从全公社找的,不知是公社调的,还是雇的;而小工就是我们了,这活我干的最多,和泥和灰拌水泥,搬砖送瓦递泥兜,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腿痛,但心情还是很好,不厌恶干活。
现在回想起来,这劳动课还是很重要的,对人的世界观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这代人,在任何困难面前不退缩,喜欢劳动,乐观面世,这种精神多是从自小的劳动中培养出来的。而现在的中小学课程中,不知还有没有这门课,若有也可能是虚设,看现在的学生包括大学生,一点担当都没有,一遇困难就放弃,有的还轻生厌世,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竟诞生了这么一代懦夫。
学校教育啊,应加强点劳动教育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