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埴传略

(2022-11-05 09:06:16)
分类: 读书札记

李埴传略

李埴(1160—1238,李焘第七子。字季允,学者称为悦斋先生,宋代眉州丹棱县龙鹤山(今龙鹄山)人。

李埴幼聪慧,勤苦治学,每出口成章,深得父亲李焘爱抚,说儿子李埴是匹千里驹。李埴自小与兄李壁跟随父亲读书学习,少年时先后拜在著名学者刘靖之、张栻门下读书。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李埴以父任进入仕途,授官承务郎。淳熙十二年(1185),李焘去世,李埴回川守制丁忧。淳熙十六年(1189),李埴与兄李壁同赴四川类省试,兄弟皆中选。淳熙十七年(1190),李埴与兄李壁同榜登进士第,入朝为馆职,文声赫然。

光宗绍熙二年(1191),母亲益国夫人杨氏去世,回川奔丧守孝三年。绍熙五年(1194),守孝期满入朝复职。

宁宗庆元三年(1197),李埴官秘书省正字,第二年,官秘书省校书郎。庆元五年(1199)四月,李埴罢校书郎,差知巴州指挥。庆元六年(1200)九月,李埴为云安橘官堂作记。十一月二十二日,因同僚弹劾李埴“操心颇僻”而罢知巴州指挥,转任朝散郎。不久改知永康军。

宁宗开禧元年1205),李埴任夔州路运判。李埴出知夔州,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夔人爱之。开禧二年1206)十二月,四川制置副使吴曦叛,受金人伪命为蜀王,吴曦招纳亡命与中央对抗。初,吴曦叛时,李埴反对降金,伪帅禄祁令杀李埴,但李埴与侍郎刘甲拒伪已归朝,免遭杀害。开禧三年1207)二月,吴曦叛平。三月二十七日,有大臣奏言李埴在吴曦叛国时,洁身自解,应罢免官职。后有大臣申言李埴在吴曦叛国之初便上书朝廷应对,因此应予宽宥,故下旨李埴夔州路运判降两官放罢。七月,李埴除湖北路提点刑狱。上任不久,李埴奏言朝廷,所辖境内水患严重,经行鄂州、汉阳等地,涨潦瀰浸,为害尤甚,民户失业、老弱流徙,殊可怜悯。请求朝廷速行拯救。朝廷诏令礼部给降空名度牒一百道,每道价钱八百贯,专充措置赈济。八月,李埴权湖北帅兼知江陵。秋,李埴起行在,赴常德,过金陵时见叶适,请为其父李焘《巽岩集》作序。十二月九日,因又有大臣奏言李埴在吴曦叛国之初,没有率众讨伐平叛和坚守城池,李埴又改差知崇庆府降两官放罢。

宁宗嘉定元年1208)春后,李埴除荆湖北路安抚使兼知江陵府。嘉定三年1210),李埴为成都路提刑。嘉定四年1211)四月八日,李埴除直秘阁成都路提点刑狱。嘉定五年1212)三月五日,李埴除成都路帅臣兼领叙州兵事。嘉定六年1213)正月,李埴除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五月,迁秘书少监,仍兼史职。十月,除起居舍人,再兼史职。嘉定七年1214)八月,李埴迁朝议大夫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侍讲。九月,再兼权礼部侍郎。嘉定八年1215)七月二十七日,李埴因其兄李壁降三官影响也降两官。嘉定十一年1218),李埴著《续帝学》十卷。嘉定十二年1219)二月,宝谟阁直学士知潼川府许奕卒于官舍,诏起李埴知潼川。三月宋军溃兵张福等叛变,率兵攻入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残杀朝廷官员和百姓、攻打抢劫阆州(今四川阆中)、果州(今四川南充北)等地。五月,潼川府路转运判宫权府事程遇孙弃城逃走。六月,叛军攻克遂宁,即将危及潼川。这时李埴尚未到任,闻此警讯,李埴一路快马疾驰奔赴潼川。一到潼川,迅即召集守城兵将及城中义壮,整治城防、设置栅栏,日夜严警以待。叛军见潼川守备森严,绕道他去。七月初七,张福乱平,李埴镇守潼川。潼川城西面紧临牛头山,李埴认为牛头山地势险要,如果叛军占据牛头山攻打县城,县城很容易被攻破。于是,立即组织军民修筑城墙将牛头山围入城中,并沿着山脚挖掘城壕引来县城西溪之水,往南流入武江。使牛头山天险为城中所有,从此潼川城恃险守护更加稳固。嘉定十三年1220)秋,在潼川与魏了翁游,杯酒唱和。冬,李埴改知常德府,至常德,以安静为治。嘉定十四年(1221)正月,金人为加强南部边防,以便集中兵力对蒙古的作战,向南宋发动了一次作战行动。金人这次进攻,很快被宋军打败。是年六月,李埴以礼部侍郎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湖北省鄂州市)。李埴在任上,针对军队统属不一、且士兵皆为乌合之众,既缺乏训练,又军纪涣散。李埴大力整肃军队,设勤武堂,加强训练,使武昌士气大振。嘉定十七年(1224)三月,重修鄂州北榭竣工,作《鄂州重修北榭记》一文。八月,岳武穆鄂王祠庙重修竣工,作《祭岳鄂王文》一文。冬至日,李埴为王致远撰《开禧德安守城录后序》。虽然李埴在鄂州任上甚得民心,可是与诸司同僚常因争执是非不能和睦相处,于是李埴请求辞去官职。

理宗宝庆元年(1225),李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龙鹄山雁湖之滨。筑建北园书院。宝庆二年(1226),北园书院建成,李埴请时贬守湖南靖州的魏了翁为之作记,魏了翁作《北园记》一文以纪其事。是年,李埴以焕章阁待制知遂宁府。之前,李埴的父亲、伯父、两个兄长都先后在遂宁府任过知州。所以,当遂宁百姓听说李埴将官知遂宁,都欢欣而待,称李埴说:“吾旧郎君也。”可见遂宁人对李焘父子的爱戴之情。李埴在遂宁任上,大力兴建义仓,整兴教育,关心民生疾苦,深得遂宁百姓爱戴。宝庆三年(1227)九月三日,李埴为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序》。

理宗绍定三年(1230)正月七日,李埴应蔡廙之请其父蔡戡《定斋集》作序。绍定四年(1231)十月二十六日,李埴以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离开遂宁。绍定五年(1232)四月,蒙兵入川,时宝章阁直学士桂如渊帅蜀,北兵攻城,不能合谋死守,卦入使军民罹殃,被罢职,以李埴代帅蜀。李埴受命于艰危之际,奉命于败军之间,各方措置,以安静镇之,蜀中稍洽。是年,李埴又官知眉州。魏了翁曾作有《李眉州·壬辰》一书,且在书题后注有“壬辰”二字,“壬辰”,则是宋理宗赵昀绍定五年(1232)。据此可知是年李埴曾官知眉州。绍定六年(1233)九月十日,明堂大礼成,推恩,大赦天下,李埴进敷文阁学士,加食邑实封。十月,丞相史弥远卒,郑清之为相,诏李埴与崔与之赴阙。

理宗端平元年(1234)春,李埴除权刑部尚书,召赴行都。八月,李埴以权刑部尚书兼国史院及实录院同修撰。冬,李埴又由权刑部尚书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端平二年(1235)正月,李埴除礼部尚书兼侍讲。三月,李埴除守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四月,李埴除刑部尚书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兼侍讲。七月四日,李埴以年老故奏请归田,宋理宗谓之难得人才,不允。是月,李埴除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兼修国史。九月,李埴再四上奏章乞赐归里,皆优诏不允。端平二年(1235)春,李埴以端明殿学士实奉大夫除资政殿学士知眉州。李埴两辞免,皆不许。五月,诏赐李埴夏药银百两,友人吴泳在《赐资政殿学士新知眉州李埴夏药银合百两勅》一文中,云:“勅以卿故乡之怀,远道于役。冒六月之暑,如惔如焚;遡三峡之涛,如震如怒。可无尚药之赐,以示宗工之思。”

理宗嘉熙元年(1137)正月初九,李埴除资政殿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摄四川军政大权。时川中经历战乱,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李埴上书奏请扶持,又建议释放囚犯,组织流民从事农业生产。四月初一,李埴以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兼知成都府,又恳辞,不允。嘉熙二年(11384月,李埴除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握全国军机大务。六月,李埴卒于官署,享年七十八岁。谥文肃。

李埴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悦斋集》《固陵集》《公侯守宰》《皇宋十朝纲要》二十五卷、《士庶通礼》三十卷、《赵鼎行状》三卷、《续补汉宫仪》《续帝学》各一卷。《全宋诗》收有李埴诗五首。《宋元学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