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班级建设成成长共同体
(2021-05-04 15:19:38)分类: 读书心得 |
清明节前,我有幸听到了全国知名班主任王怀玉老师的一场报告。不仅非常荣幸的得到了王老师的新近出版的新书《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而且还有她的亲笔签名。
这本书在建设成长共同体的指引下,介绍了许多基于鲜活实践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干货。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坦诚的说,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成长共同体这个词。一看到“成长共同体”这几个字,我就感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多年的班主任,自然知道班级体建设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但一般都说要把班级建设成为班集体,为啥王老师倡导要把班级建设成为成长共同体呢?
在快速通读了全书之后,我在前言中找到了王老师对成长共同体的解释:既是精神共同体,也是生活共同体,还是学习共同体。这是王老师对成长共同体这个概念的内涵从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在我看来,如果仔细玩味了一下“成长共同体”,应该还有别的内涵,比如涵盖了平等、团结、尊重等理念在里面,因此,把班集体称之为“成长共同体”,简直太精妙了!
首先,“成长共同体”应该是班集体的发展到最高阶段的标准。
我们常说要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班集体,认为达成了这个目标,就完成了带班的任务。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到班集体也可以是一个集合概念,有多种水平层次。一个初级的班集体,自然会比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班集体稚嫩。但班集体发展到最高阶段,是什么样的?我想,王老师给出的答案应该就是成长共同体。对其他班主任而言,这一提法意义重大,这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班级建设的一个标高。
其次,“成长共同体”应该是班级的建设过程中价值取向。
从几十个学生分到一起构成一个班,到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班集体,中间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体现了一个班主任的价值。班级发展是什么样态,取决于班级的文化建设,与班主任的价值取向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把班级建设成为成长共同体,这意味着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中心,一切班级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发展来进行。
再次,“成长共同体”应该是班级的发展过程中最和谐的样态。
班级是由几十个学生的总和,除了具体的人,还包括他们在一起的关系、遇到问题时思考处理的方式等多种因素。因此,班级文化,就是班级运转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呈现出来的状态。成长共同体,意味着班级发展的价值取向指向成长,班级是一个团结一致的人人平等的集体,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所有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学习,都在班级运转过程中取得发展。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一个班级发展到高级阶段后最理想的状态。
因此,成长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是比传统的班集体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更高级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结合自己的班级具体情况,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成长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