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人窒息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名叫书娟的小姑娘1937年在南京的遭遇。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力量悬殊,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抗武器,南京陷落了,人们要么被日军杀害,要么四散逃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日军的轰炸、进攻,包括书娟在内的13个小姑娘只好选择了借助美国教堂暂时安身。在教堂里,她们遇到了同为躲避战乱的天涯沦落人---有秦淮河上的14个妓女,有为赚钱做殡葬的美国人。然而,这些人对于教堂外发生的一切似乎并不完全了解,
13个小姑娘们谨慎的保持戒心,但那群妓女和美国人似乎格外宽心,在危机四伏的时空里也是用白瓷碗盛着红酒,燃着香烟,开始没有掩饰的调情。只可惜,这种生活很快被打破,伴随着妓女金钗和玉坠心怀侥幸的回钓鱼巷取东西途中被日军轮奸之后被枪杀,美国殡葬师和剩下的12个妓女开始认识到所有人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于是,殡葬师在经历生死的洗礼后,真正的向善与爱的天国走近,脱离了金钱的追求,失去了对性的欲望,回归到人最本能的悲天悯人和对生命的尊重与追求,决定想办法帮这群苦难的人逃亡。
终于,日军找到了那个教堂,看到乔装成为唱诗班的
13个小姑娘垂涎欲滴,对这些还是儿童的女孩进行侵犯,关键时刻,殡葬师在爱和悲悯的感召下,发出了正义的声音:“住手,他们还只是孩子……这是神圣的地方…….这里没有军人……请做体面的事……”可是日军并不死心,要请这
13个小姑娘
为他们的庆功会助兴。面对这种托词,每个人都明白意味着什么,于是13个小姑娘选择以死明志。但,当她们爬上颤巍巍的墙头的时候,那些妓女和
殡葬师来了。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风尘女子们唱着青楼里的秦淮调,做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替女孩子们参加日本人的庆功会!
这个时候,书娟终于在内心里对这群妓女有了新的认识,从排斥到认同,不由自主的一声“姐”,在让妓女玉墨欣喜的同时更是强抑泪水,惊喜中面带笑容。这是一声珍贵的呼喊,胜似千言万语,表达出书娟和玉墨之间不再有距离,她们的身份不再有任何悬殊。她们成为了一家人。
影片是在开放式的结局中结束的。借助美国人的帮助,12个小姑娘逃出了南京,可是13个妓女的归宿并未做交代。夕阳西下,浓妆艳抹的“金陵十三钗”们如梦一般在荧屏上浮现,连阴霾的天空都充满了和煦的阳光,这是这部阴暗的电影的最美的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叙述是非常含蓄的,特别是通过人物的仪态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比如这张玉墨看书的仪态非常具有穿透力。略微裸露的胸部,袅袅燃烧的香烟,稍稍歪着的头都……这些仪态都表达着玉墨的身世。风尘女子、有一丝可爱、更多是无奈、有些疲惫、有些挑逗……暖色调的处理让人觉得透过影片,直击玉墨的灵魂深处。
比如书娟斜视着飘摇而过的妓女们,内心里充满了鄙夷、不解、痛恨。觉得她们脏、自己又觉得害怕伤害。她左手放在右手关节处,手臂下意识的保护着身体,背部紧靠着墙,和其他两位女学生紧紧的靠在一起,似乎在寻找保护和温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