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面临三大难题
(2011-07-16 21:34:05)
标签:
袁振国随迁高考改革领导小组研究所所长教育四眼先生高考制度 |
近日,针对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并称“虽然各个省份情况不同,但原则上,将坚持‘有条件的准入、无条件的高考’这样的方向。” (法制日报7月15日消息)
应该说,这样的政策消息,符合人民的期望,因为它不仅有望给流动人口考生以异地参加高考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而且会让尘封已久的高考改革解冻,朝大众期望的方向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但是,面对这样的大好消息,许多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任何人只要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要想实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并且要保证公平、公正,目前还需要先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首先,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或将加剧择校热。
目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边远的农村地区是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如果不很好的解决掉教育均衡的问提,就执行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或将引发教育选择型的人口流动。到时候,大量的适龄儿童涌进城市,让已经饱和的城市教育雪上加霜,必将加剧目前已经白热化的择校热。
其次,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附加条件或将很难界定。
我们注意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父母在这个城市工作、纳税等。恕我直言,这些条件都是不够具体的,是写模棱两可的说法,让人不够明白。比如,在城市捡垃圾算不算有工作?钟点工算不算有工作?农民工工资达不到纳税标准怎么办?
第三,在目前各省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前提下,异地高考或将加剧竞争的不公平。
按照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每个高校在每个省是有不同录取名额限制的,难免会有一些地区的孩子高考成绩相对更好却要被放在被较少的录取名额面前,面对更低的录取率。这是不公平的,基础教育中一些孩子和老师的努力会因为教育机制的不公平而受到伤害,显然与教育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有人呼吁,放开地区名额限制,放开异地就读限制,加大对边缘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通过信息化实现基础教育的高水准和标准化,采用统一的录取标准,对人才一视同仁。只有做到这点,那么流动孩子的异地就读与考试权力才能得到维护,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总之,就是只有全国一盘棋、一把尺子量长短,才能彻底解决异地高考公平的诸多问题。
当然,即便是异地高考面临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还是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很快会得到妥善的解决。毕竟异地高考众望所归,许多人都希望能够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