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职业心存敬畏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2011-02-25 12:28:02)
标签:

敬畏感

心态平和

自身修养

教育规律

基本标准

四眼先生

每个老师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好老师。可是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人们对好老师的标准的理解并不相同,古时候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一直到现在的教好书育好人,标准侧重点的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无论差异有多大,总有一些基本标准是恒常不变的,那就是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有用宽广专业知识、拥有育人的智慧……也许这样的标准非常具体,给老师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但,一个标准一旦非常具体,就很难做到全面。因此,笔者认为,好老师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一个好老师就是时刻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感人。

敬畏感,有人把它解释成“为了实现主体的价值追求而自律、自省的一种道德情感”。因此,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时刻充满敬畏感,那就应该是时时刻刻敬畏教育规律,尊重学习的认知规律,把每个学生当做人来培养,而不是当做物来管理;那就应该是时时刻刻敬畏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为每一堂课负责,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负责,不会为了自己的追求名利;那就应该是时时刻刻敬畏知识,勤奋、好学,努力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唯有时刻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敬畏感,才能对工作产生发自心底的忠诚。教育,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宗教信仰般的热爱,需要真心实意的付出,需要孜孜不倦的探索。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没有发自心底的爱,教书育人活动将会变得干瘪、僵硬。教师将会变成教书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的充满敬畏老师,面对要做的事情,他不会消极怠工的情绪。只会心态平和、安定的积极投入全身心的激情去想办法,去落实,只会会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去应对不同的挑战,自觉约束自己的不端行为。才会从内心真正挚爱学生,才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教学之中。他才会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才会心存善意,才会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才能凝聚学生,激发唤起学生的激情,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师唯有时刻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敬畏感,才能对工作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书育人的工作是长期的、细致的、繁琐的工作,需要教师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一个教师做到一阵子为人师表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为人师表;一阵子努力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松懈。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工作的敬畏,就不会对自己工作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就不会始终如一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会自甘寂寞。 所以,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的充满敬畏老师,工作的时候总是热情饱满,永远有用不完的劲儿,永远也不会觉得累。

教师唯有时刻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敬畏感,才能对学生始终如一的恪守教育的责任。教书育人,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的责任意识。唯有责任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冷暖才不会置之不理,才不会Z、C不分的走进教室。因此,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的老师,一定会想方设法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把自己最好的准备状态展现给学生。同时,他也一定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一定是位对学生的将来发展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的老师。

......

其实,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心存敬畏感,说白了就是“时时刻刻不 “误人子弟”,时时刻刻“甘为人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