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当鼓励教师创造“非教育学业绩”
(2010-12-24 10:10:29)
标签:
美国
业绩
中国教育报
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
四眼先生
|
|
《中国教育报》“校长圈”版推出一个话题:“校长如何面对教师的‘非教学业绩’”。起因在于一位教师来信说他在教育教学之余笔耕不辍,经常有各种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当他高兴地去向校长“报喜”时,却得到校长“要务正业”的告诫。
试问: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能创造出“非教学业绩”来吗?笔者数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每一篇文章都是在教学中反思形成。本人时常感到,只有用心站在讲坛上,才会常有反思。所以说,“非教学业绩”与日常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过去的教师处于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教师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回想、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方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反思相结合,可以加深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的认知,更能体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每天都会发现许多鲜活的教育故事,如能尝试着将自己遇到的故事讲述出来,在这个叙述的过程中反思教学,及时收集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分析与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并努力探索日常教学新模式、新理念以反哺教学。持之以恒,教学将会有长足的进步。作为校长,应当鼓励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之外的的反思,这是促成他们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最有效渠道。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开放的课堂,面对生成的课堂,面对动态的课堂,教师不应只是一桶水,而应该是长流水,源源不断地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也是教学的反思与顿悟促成的。对教学点滴的记录与研磨,写成一篇有借鉴价值论文,本身也是一种促进,一种提高。教育家叶谰教授也认为: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案,他只能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那么他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正因为如此,“非教学业绩”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常有所思,才会形成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上,真可谓是厚积薄发呀!
面对教师工作期间的“非教学业绩”是应该值得校长肯定和赞赏的,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愿意用心思考,也是一种个人付出的附加值。我们经常说创作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作品是无价值的。而作为一位教师,不是专业作家,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是经过自已深思而成的。当看学校里有教师收获教学之外的“非教学业绩”,我们作为校长的应该是积极支持和宣传,并在全校师生大力表扬,让全校师生都去学习、去实践。教师的“非教学业绩”不仅对全校师生是一种无形的熏陶与感染,对学校也是一种办学理念的有力提升。校长要善用人才,用教师“非教学业绩”促进教学业绩的发展与提升,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搭建平台。“非教学业绩”是教师取得教学业绩有效途径,它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不仅不能棒杀,还应积极引导,加以鼓励。
|
|
|
[作者: 关爱学 赵永强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