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贝尔情结

(2010-10-06 21:35:54)
标签:

诺奖

中国教育

诺贝尔奖

系统工程

课题

四眼先生

教育

 

当诺贝尔奖像女人的痛经一样,周期性的折磨着中国文化人的尊严的时候,一向自恋的中国民间终于有人觉得面子挂不住了。有人很阿Q的说中国人应该高傲的拒绝诺贝尔;而更多的人则是出现了期待疲劳,就像对中国足球一样,极度期盼过后一次次的极度失望,于是转为不谈不听不看不理了。

而相对于民间的这种情绪化的反映,官方的诺奖期待其实更为迫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诺奖来承认,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距离,我们终究只是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我们心急火燎的期盼着,别人不给不是?!

显然,拿诺奖的难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

但关于这么久不能有人获奖的原因,总是很少有人提及,只是几个好事者怀疑与教育及体制有关。

有局内人坦言“选择科研课题,肯定去选择容易结题的、易出成果的课题,当然这样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填缝类的课题,继续验证某个已经基本确认的观点,或者大课题中遗漏的小末节问题,发几篇SCI没有问题,职称、毕业等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想有大的成果,就是一个梦想。”

而更有好事者担忧在基础教育内,许多老师和校长为了误解了教育,把教育理解成了驯养,教育是以“听话”为中心的系统工程,许多学生都是生龙活虎的进去,听话的出来,他们的质疑精神和驾驭真理的野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早已经丧失......

有人总结了中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未有人获得诺奖的原因就一句话:在未有成就天才的土壤之前,就心急火燎的想得奖!中国教育目前的功利化、行政化、低俗化、产业化以及无序化体制和环境的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当然也就无法出现诺奖的获得者了。

当然,我们还要坚信的是将来的某一年,国人会毫无疑问站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以关注人以及人的发展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起步,但作为一个置身在一个宏观庞大的系统之中的以“听话”为中心的系统工程组织,教育的改革需要大手笔,大思路,大坚忍,任重而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