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线(对小组合作的质疑)

(2010-09-03 21:11:08)
自新课改以来,教学一线的老师在实践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困扰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成为老师们践行新课改的拦路虎。而《现代课堂周刊》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好似雪中送炭。之前,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问题上,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也不知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在学习了周刊关于小组合作的文章后,我明白了,其实基础教育中的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之所以出现表面热闹而学习效率并未提高的现象,是由于没能找到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合作形式。如今,《现代课堂周刊》已经成为我建设高效课堂的“教材”,为我的课改之路指明了方向,清除了障碍,期待着她能推出更多精彩的内容。
(杜全发 安徽省舒城棠树乡田冲小学教师)
    周刊思读者所思,就像做饭,荤素搭配,餐后还有水果,这是我们的目标。(主编 李炳亭)

    课改中不管是学生自主探究还是分组合作,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如何在学生既有能力的前提下,保证自主探究以及分组合作的高效,而又保证不是学生被探究和被合作呢?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这个问题很突出,一般老师就包办代替了,有人来听课的时候才会“表演”一下。
(杨绪兵 湖北省保康第二中学教师)
    我想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跟是否是薄弱学校无关。
    布鲁纳有句名言,“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暂且不讨论布鲁纳的理论是否完全正确,但其中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起点。如果我们为薄弱学校或基础薄弱学生设计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他们一样可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比如,幼儿在学习,大学生同样也在学习,只是学习的内容程度不同而已。问题的关键是,老师是不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愿意不愿意把课堂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只要我们做到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一切皆可行!
    (刘爱军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高效课堂研究中心副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