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代课教师的遭遇如此冷漠?

(2010-01-09 10:26:46)

他们是不幸的一群人,是被我们这个一心追求改革和发展的时代遗忘的一群功臣。

他们也是很幸运的一群人,当他们宽容的承受着来自社会的不公,默默的走回家的时刻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激起了善良的人们的同情,有人为你拍案而起,有人心甘情愿的为你捐助。

可是,通过着这几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代课教师感到纳闷:当如今的大城市一些在校大学生一周就能挣得代课教师一年的收入的时候,当捡破烂也比那些代课教师的收入都要高的时候,是什么原因支持那些代课教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物质困难,在那边远的小山村艰难的陪学生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甚至认为他们的工资反应了他们的能力,就像徐小平先生在《如何解除贫穷的咒语》中回答的一个教了十年到现在的工资也就1100元而哭穷的教师一样,之所以处境艰难,就是因为安于现状,没有努力在自己既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并捕捉更好的“工作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自身没有能力,眼界狭窄,不能胜任其他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自身情况就这个样子,还有啥可提的呢?

也许,持有徐小平先生的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在我们国家的东南沿海、以及发达地区更多,甚至代表的是那些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即一个人的价值是他的工资报酬体现出来的,工资高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会挣钱的就是成功人士。应该说在市场发达,人人机会公平、均等的条件下,这种观点没有错。一些认同此观点的城市老师更是深谙挣钱之道:课堂上可以讲的东西放到补习班去......而这种价值观在校园大行其道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的教育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功利......

这种价值观,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此的深入人心,但很明显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在偏远的中西部,许多人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等价,而这种不等价也并不是他们低能的标准。不信,你可以到那些工资报酬让一般人眼热的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看一看,那一个老师不是从中西部流动过来的代课老师的同事?

其实,在有人以工资报酬体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下,传统的以成就一番事业来体现自己价值的观念在今天教育行业逐渐功利、人们对教育集体失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珍贵。而那些甘于自身贫困,却时刻心系学生的代课教师无疑都是这种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代课教师的遭遇才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戴。

我承认,这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惨烈的竞争、巨大的贫富差距的社会,精英占据着这个社会的话语权,可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不仅需要精英们制定的冰冷规则,更需要拥有呵护弱势群体的温厚体温。否则,就会出现多数人拿着的规则去迫害少数人的利益的事情——这无关道理,关乎人性,关乎执政的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