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妄念

(2011-01-19 12:09:23)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散文

文/边琼

升入高中已经有一年了。初入学时的彷徨、恐惧都被时间渐渐地磨平了棱角,最终灰飞烟灭。可能是这一年来命运特别的眷顾,使我有些麻木。初中的激情早已不复存在。“分数”“名次”在我并未察觉的情况下几乎占领了我生活的全部。然而精神的麻木掩盖了一切,我选择了逃避这种弱者所持有的最尖利的武器——来逃避一切,直至期末考试。

其实我心中已隐隐预示到这场考试的结果。不是缘于考试前一周的忙碌值周,更不是缘于考试时身体的病症,真正的原因一直都藏匿在我看不到的角落,如伺机的猎豹,等待最强的爆发。所以在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心灵的无力战胜了伤感。那种对前途、对所谓“命运”的无力感,几欲让我窒息。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晚年怀疑自己的作品那样,我第一次怀疑起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怀疑就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的头顶——随时会落下。在短短几天里,我甚至丧失了回到现实的勇气。

曾看过一篇让我记忆犹为深刻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番话“人其实比物高明不了多少,都有浅尝则歇,稍歇则停,稍停则朽的惰性,都需要不停地敲打,来激励新的勇气”“一个活得强劲有力的生命,不仅需要外来的敲打,同样需要自我的敲打,而后者更真实残酷,更接近生命本质”。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这番话对我的震撼。就仿佛是一只蚍蜉忽然被冲到了浩瀚的海浪中,那种身体的漂浮不定以及心灵的茫然决然无法用言语形容。我感到了一丝压迫,缘由无它——我的人生迄今还未受到外界有力地敲打,而自我敲打恰恰是我不敢碰触的禁域。矛盾由此产生,一边是因渴望敲打而得不到喘息的情感,一边是血液逆流般强烈的惧意——我在中间徘徊不定。

当对生存价值的怀疑铺天盖地地布满我的身体时,这种矛盾感尤为强烈。是继续逃避、甘当“宅”在象牙塔里的奴隶,还是背水一战、来一次由身到心的敲打,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我不能贸然回答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全人类都不敢贸然回答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失根的民族,并不是因为它已经被所谓的神遗弃,来源佚失,从而就像亚特兰提斯一样沉入了深不见底的大海。它失却的“根”是我们对于自身的挖掘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贴近。相对的,我们本身便拥有这个失根民族的一切特质。我们很清楚权力、滥用权力和张狂叛逆所引发的问题——就像两次世界大战。而历史就像是一条寻源的河流,不知流向何方,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将来仍然不知道。因为我们不敢保证它会不会被巨大的礁石挡住并干涸从而不再前进,由另一种形式继续传导。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玛雅文明的失落便是最好的证据。

这个世界正如雨果所说的“天灾人祸层层叠叠:权力骑在人民头上,战争压在权力头上,瘟疫压在战争身上,饥荒压在瘟疫上面,而愚昧压在一切之上。”然而这么多不良的根系却始终没有毁灭这个世界,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人类自身并不十分强大,正如我一样,每个人都会流露出属于他的脆弱,并不时感到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甚至受到不能完成任务的折磨。然而我们不同于任何其他种族,我们有潜力,拥有难以捉摸的头脑和精神,还有必要的宽容和爱。有一些人从不隐瞒自己的脆弱,他们在不停的与自我的战斗中逐渐克服并且逐渐战胜自己的脆弱,这种人是真正的英雄。

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能够在一次次的天灾人祸中保持它的完整性,才能使寻根的河流一直流淌下去。而个人的面对和敲打,则升华为全人类的精神的财富。

“小人物创造了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抑或是说,他们选择了历史,选择了寻根,选择了对自我的敲打。世界在他的爱人面前,尚能摘下它浩瀚的面具,变得宛若一颗种子,一个永恒的吻,更何况处在其中的我们。

我想自己要感激这次考试,感激他带来的如暮鼓晨钟般的警戒,更感激它带来的这次尚不能算敲打的“敲打”。


北京四中网校老师评:
简评:作者在这两篇连载的文章中,对于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细致的反思和总结。文章的内容比较深刻,有涉及到“我”个人的,也有涉及到人类和世界的。这两篇文章很有深度。经常从思想上进行一些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促使“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但是希望作者不要给自己背上太大的思想包袱。成绩对于学生很重要,对于成绩的追求只要尽力就好。希望作者能够更乐观和积极一些。

本文已发表于《安徽青年报》: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410&CurrSid=3956&newsid=149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永不放弃
后一篇:找回善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