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阅读《进步与贫困》一书,亨利乔治就对马尔萨斯在18世纪提出的人口增长导致国家变穷提出批评,认为罪恶和贫困皆出于社会不协调的无知和贪婪,或出于腐败的政治、不公正的法律或毁灭的战争。进步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如果分配不公,造成贫富差距,对于穷人来说更是一种灾难。
在《贫穷的本质》第五章就讨论了是越穷越生,还是越生越穷的问题,作者认为生育率高恰恰是由于贫穷引起的,或者有第三个原因导致了高生育率及贫穷。
作者不否认小家庭中孩子受到的关注更多,享受的资源更多,更容易成功,但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大家庭的孩子不成功,可能大家庭中吃亏最大的是母亲。由此作者探讨了穷人或许无力控制自己的生育,青少年怀孕率居高不下如少女傍大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穷人(即使是少女)对于自身生育、性欲及节欲的选择都是极为谨慎的。如果明知怀孕对于自己来说代价很大,却仍然这样选择,说明他们是主动的。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经济未来:一种保障政策、一种存储产品,也是某种福利彩票,他们要养儿防老。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家庭中女性的地位,正如作者指出,给予女性正式的名下财产对于生育选择十分重要,这不会改变她关于生几个孩子的想法,而会使她的想法变得更有分量。家庭会遵循社会承认的简单规则,国家政策的恰当地位并不能取代家庭的作用,有时要避免政策的滥用,发挥家庭的功能。我想如果一项政策实施不利于家庭稳定,那必然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在此呼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该考虑到孩子上学、赡养老人以及家庭整体负担,而不能成为工薪税。
作者分析得出结论,穷人建立大家庭不是缺乏自控力或避孕措施,也不是一种社会强加的社会准则,他们也清楚孩子过多会让他们陷入贫穷,但他们还有一丝幻想,他们不知道那个孩子能有出息,能为自己养老,他们一直是大面撒网,然后重点培养。越穷可能就越生(早生、多生),越生可能就越穷,陷入了贫穷的代际遗传。
作者提出了自己有效的人口政策:让人们觉得没有必要生很多孩子(特别是儿子)。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金融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这会导致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或许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现象。我想人是生产力最核心要素,人口政策要疏解而不是控制,控制总是有很多后遗症的。我们需要指明道路,带领大家走,而不是修筑篱笆,赶着大家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