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要组织道德讲堂,需要一位宣讲人。同事推荐王志红老人,他今年已经78岁了,能来吗?我也在犹豫。
电话联系上了,老人家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说需要说些什么?我简单介绍了道德讲堂的主题就是传递优良家风。他略作思考,说起了三轮车夫的诚信故事,说起他外孙女爱国的故事,说起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也说起他曾经的一篇演讲《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人家思维敏捷,言语清晰,步履健硕。因为时间太紧了,两三天的时间不够的,按照他已有的素材给大家谈谈就好了。周五下午。老人家来了,他精心准备了讲稿,站着讲。感谢这位老人对教育的支持。
这件事过去已经有一个月了,趁着闲暇的时间读了他赠送的《晨歌暮曲》一书。老人家从杜甫诗《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得到启发,说这是位年迈人朝潮暮暮伏案耕耘之作,权且是位老者哼唱给青少年朋友们的长歌断曲。
书中记载了老人家对许多事情的记忆,许多人物在历史的场合中鲜活了起来。对于历史我们过于注重了宏大的叙事,忘记了老百姓在历史场合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缺少的只是记载而已。个人的回忆才能让我们真正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是鲜活人的情感记录,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干巴巴的结论。
老人家记述了身边很多感动的事,善良的人,老人家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老人家退休以后他出版了《与祖国同行》《《心如皓月情似火》《平凡中的美丽》《西马坊史话》等著作,他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
《左传》有言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历史上的解释已经很多,剖去封建社会的宏大解释,回归到生活的层面:立德就是用自己的真善美去影响别人,立功就是踏踏实实地干事,立言就是敢于说出写出自己的想法。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可以成为心安理得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