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我没有考高中。在我的观念中,学习是为了生活,学习不是为了炫耀,我选择了每个月有生活费,毕业又有工作的中师。在中师的三年中,学习氛围比较宽松,我如鱼得水。我开始接触教育方面的书籍,不过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是数学教法。本来可以用方程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算术的方式解决,本来顺理成章的定理还需要证明,如加法的互换率为什么是正确的即A+B为什么等于B+A,还有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当然更让人着迷的是歌德巴赫猜想,数字的王国原来如此的奇妙。从这门课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怎样建立数的概念,在没有学方程前怎样解决问题。教育要紧紧结合学生概念的形成顺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一方面明白各种解决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近最好走的只有一条,教育就是要找出这一条道路。
中师发的那本《教育学》我已经不止翻阅了多少遍,有许多的说法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我能够滚瓜烂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毕业升大学的考试中就考三门语文、数学、教育。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十分的重要,因此考试改革一定要慎重。大约是1996年的5月初,学校在400名的毕业生中选拔9名学生参加升大学考试,我有幸是第九名。我知道自己不是笨,需要的是努力,再努力。6月考完,我赶紧去实验小学实习了一个月。暑假我等到了好消息,有幸考中,成绩也升到并列第一,那一年学校考上大学两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