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一本书,名字叫《新背景教师人文读本》,书编写的一般,就是把一些比较好的与教育有关的文章集在一起,没有什么特色。但最近没有看什么书了,因此我也认真地看了一遍,483页的书让我消磨了不少的夜晚,这本书主要分为十五个单元,1、倾听孩子的声音
2、你为什么而活着3、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4、阅读是为了活着5、爱的港湾6、我们的教育怎么了7、独立的精神8、永远的偶像9、科学是美丽的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1、与自然为友12、生活的品位13、多说民主的好处14、与名家对话15融入和谐社会。
当然在看书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感触,但是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字,仅仅把书中几篇文章记录下来,也算是读书中的一些收获。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看了以后,身上阵阵的寒意。“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阿,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我希望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听一听来自一位母亲的声音,我们决不能辜负一位母亲的信任,认认真真地办好教育。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罗素的名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曾经出现过,我也认真地讲解过,但我每一次读起来,我都热血沸腾。“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相信如果你能有罗素这样的胸襟,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这是新教育理念的提倡者朱永新的一片文章。他认为,中国教育固然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优秀的理念,但是最为重要的是缺少服务的意识,缺少人文的关怀,缺少个性特色,缺理想追求。文章的分析十分的到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什么知识最有力量》一文提到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有用的知识比无用的知识更有力量,有趣的知识比无趣的知识更有力量。希望教育一线的老师在教学生之前一定要明白这知识是不是丰富有用有趣。
《有效教学的要素》中提到精通本学科、设计课程、激情、友爱、倾听、严格要求、相关性、合作、自我充电、快乐、责任心是有效教学的要素。这是美国的一位教授写的。
《我想给什么样的人合作》中讲到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就是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那些是成功的因素呢?1、不甘心。2、学习力强。3、行动力强。4、要懂付出。5、有强烈的沟通意识。6、诚恳大方。7、有基本的道德观。这一切我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
《第一流的教育家》是陶行知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教育家一定要敢探未发明的道理,敢入未开化的疆域。前者是创造精神,后者是开辟精神。这样的观念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美国孩子的权利》一个小故事,寓意不能扼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美国的《公民权利》中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玩得权利;问为什么的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