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随意的翻开了《新教育〉杂志,看到了朱永新在江苏省新教育研究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新教育精神〉,有点兴趣,就认真地看下去。朱永新提到新教育精神主要有四句话:第一、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也可以称之“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取向”;第三、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意识”;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我感兴趣的是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确实是这样,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几乎都是行动家。孔子带着一帮学生东奔西走,在行动中缔造了他万世师表的形象。柏拉图开设了自己的学园,杜威,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也是用实践在实验自己的民主主义的教育理想。因此教育必须沉下心去,用宁静的心认真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于这一点在今天下午的高中课程改革的信息工作会上,我强调了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声音对北京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会后,我又和主抓科研工作的李主任谈了很长的时间,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的新颖的看法,因为自己不是教育学出身,对于教育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这一点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争取做一个研究型的管理者,做一个懂得内行的教育者。因此我在我的教师工作室公告上写到:服务和研究高中课程改革,同时结交朋友。
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一方面大量地读书,尤其是课程论方面的书,另一方面试着做一些研究。为了做到这以上两点,近一段首先安排锻炼的时间来保证旺盛的精力,不至于被强度的工作压垮,其次做好规划和安排,对于琐碎的小事情尽可能早一点完成,不能在阴沟里翻船,再次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