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宝营养微量元素均衡饮食喂养行为家长认识育儿 |
分类: 快乐育儿 |
- 那么妈妈们应该怎样认识微量元素的检测?
1、研究表明:由于小儿发育快速等生理因素影响,7岁以下大部分儿童人群中微量营养素缺乏和不均衡是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营养态势。查阅了许多对7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以锌为例:0岁至6岁儿童缺锌比例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七十多不等。这种现象令人质疑的是参考标准的统一性?因此,孩子如果发育很正常,家长切不要因宝宝检测出缺锌而过于紧张,这也许就是正常现象。
2、微量营养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微量营养素缺乏伴随多种相关联的微量营养素的同时缺乏,产生相互影响,比如:2岁以下小儿是营养不良性缺铁性贫血的好发年龄段,而贫血的宝宝食欲差、消化能力下降必然会造成其他的营养素的缺乏。
3、微量元素的检测是临床为发生疾病的儿童制定治疗方案的辅助参考。更主要的是医生以小儿生长发育的状况来进行评价的手段。
- 客观对待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 测查与补充微量元素别“跟风”
1、那些宝宝要检测: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成人大一些,但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把这些药物当成营养来进补,天天给孩子服用,就会危害宝宝的健康 。那么,微量元素要不要测查呢?要的。只是要看您的孩子是否需要测查,而不是作为常规检查的项目。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孩子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
2、哪些宝宝要补充:中国人历来讲“物极必反”的道理。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是一个平衡过程,微量元素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小儿的临床表现就更加重要了。一般而言,缺铁的儿童多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缺锌则表现为口腔溃疡、挑食;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则是由于缺乏钙元素且一段时间内没有补充过维生素D所致。这里特别强调:补充微量元素需要专业的知识,医生除了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参考外,还要结合孩子的发育现状、喂养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来综合分析。这些,普通家长是很难通过自己的感觉作出准确判断的。
- 科学的育儿方法有效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
1、客观的正确的家庭评估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愉快、平静,生活规律是否容易保持,抵抗力的强弱等因素作出基本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与其他孩子的“胖、瘦”去比较。
2、平衡膳食最安全。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时膳食的均衡,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进行补充。比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来补充。况且,补充微量元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没必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否正常与否方面,而应更多关注些这样的问题:了解各种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内容,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这才是最好的和最安全的。
3、不可忽视宝宝的喂养行为培养。宝宝的营养状况,不仅与吃进去的食物和营养素有关,也与“怎么吃”有关,尤其是1岁以后的宝宝。例如挑食偏食、零食不断、过度喂饭与进食时间过长、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一般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吃进去了多少营养素,而不太关心孩子是否学会了吃饭。不良的喂养行为就有可能是导致宝宝缺乏微量营养素的元凶。
- 温馨提示:
- 特别建议:
1、
2、
- 附
1、
2、
3、
《健康时报》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