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重提: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想必所有妈妈都听过这句老话。意思就是说,小时候打下的基础,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以往许多早教专家深入浅出的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来分析了这句老话。今天我从医学角度帮您了解这句话的内涵,您看看是否有它的道理呢?
近十年脑科学研究结果认为:婴儿从0到3岁大脑发育最快,潜能最丰富,并且有递减的法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总结了2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假定一个17岁的人,智力成熟度为百分之百的话,那么有百分之五十是在四岁前获得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比世界落后,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接受早教的儿童普遍比不接受早教的儿童要聪明。
头围: 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cm
3岁:48.78cm
4岁:49.46 cm
5岁:50.37 cm
6岁:50.61
cm
7岁:51.11 cm
成年人的头围: 约54~58cm.
头重:
出生:370g(占体重的1/9~1/8)
2岁:900~1000g
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而成人脑重约1500g(仅占体重的1/40)。
学前期是人脑和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也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2007年11月,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更有专家提出“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儿童出生的那一刻”。医学角度还为您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1、充足的营养是保证早期发育的基础:
a) 3岁时神经细胞已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
b) 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能完成髓鞘化。
c) 婴儿大脑类脂质仅占大脑组织的33%,而成人则为66.5%。
d) 快速发育时期的脑组织耗氧量较大在基础代谢下站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
因此,长期营养缺乏可影响脑的生长发育。这足以提示妈妈们为宝宝提供科学的喂养;
2、早期的感知觉发育奠定了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a) 视力:宝宝出生时只能看到15~20
cm的清晰物体;1~1.5岁可注视3m远处小玩具;1.5~2岁两眼才能协调;2~3岁能区分直线和横线;6岁时已接近成人,达到1.0。而这一切要为宝宝提供适宜的刺激,帮助视觉的发育。如家长疏忽而延误了视觉发育中的偏差和疾病的治疗和干预的关键期,往往造成孩子终生的遗憾。
b) 听觉:宝宝在胎儿期已有听觉,到6个月时已能区分爸妈的声音;1岁能听懂自己名字;4岁时,听觉已发育完善了。还是要为宝宝提供适宜的刺激,帮助听觉和语言的发育;
c) 味觉和嗅觉:宝宝到7~8个月时已非常灵敏了。4~6月龄适时的为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会有效避免日后的挑食和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d)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度觉):温度觉在出生就很灵敏,2~3岁能区分物体的软硬;5岁可分辨体积相同的而重量不同的物体。
e) 知觉:5~6月已有手眼协调动作;3岁知上下;4岁辨前后、5岁辨左右和早、晚、明天和后天。因此要多和宝宝做交往游戏。
3、早期的运动发育正常使宝宝一生更健壮:大运动有“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规律歌;另外,还有手的精细动作发育规律,比如孩子吃饭,你要喂到多大?;那么这些发育会促进感知觉的成熟。有的父母没有让孩子尽情地爬过,尤其是在地上爬,怕孩子弄脏了衣服,怕伤着孩子。可是衣服脏了可以洗,孩子受伤了可以愈合,但是孩子肢体动作的发展就短短几年,耽误了会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日后拿出多大的精力和财力都难以为孩子弥补上;还有妈妈把孩子放进学步车里,殊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摔到,会影响他对数学几何尤其是立体几何的理解。
4、语言、适应环境、心理行为等等发育在婴儿的早期均为发育关键期:比如:良好习惯养成。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那么,大脑的功能就会退化,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相应很低。相反地,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得到很好的“开发”,那么,就会大大激活脑的功能,其发展就会无限量。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关键期”,决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个体儿童都是存在的,都可以获得的。
了解后,相信您会更加重视宝宝的早期的发育促进。那么,您的宝宝必定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童年,孩子一生健康、积极向上。您呢?也会从现在抚育宝宝的日子里,做出事半功倍的事了!真的!!促进宝宝的早期发育,使他们向着身心健康、和谐、全面、高质量的理想发展,为终生可持续性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祖先很高明吧?老话正确率可以达到:95%了吗?!
———————————————————————————————————————————
(近日家里家外的忙来忙去,以至于这多天来未更新博文。情急中,拿来前日《健康时报》已发的老话育儿的稿子贴上,您先看着。我想多少也有点儿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