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习惯便秘宝宝排便肥胖杂谈 |
分类: 快乐育儿 |
- 先来了解便秘的定义
- 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
1、饮食因素:我们知道,通常母乳喂养儿较少有便秘的现象,除了因为母乳中含有较多的水分之外,还归功于其中的低聚糖。它是母乳中的第三大组成成分,能促进胃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菌。另外,由于食物入量不足或食物搭配不合理,如食物中含蛋白质的量较多,含碳水化合物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发酵过程微弱,大便较干燥。食物过精,含纤维素少,造成消化后残渣少,粪便减少,不能对肠道形成足够的排便刺激,以致粪便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久也可形成便秘;食物中含钙多也容易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而且酪蛋白含量高,因而牛奶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过量补钙及过多摄入蛋白质营养物如:蛋白粉、牛初乳等也会造成便秘。蔬菜中的纤维可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有些小儿不喜欢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便秘症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偏食、挑食毛病,特别喜欢吃油腻或煎炸之品。如果孩子平时少吃蔬菜水果、缺乏运动,就更容易引起便秘。
2、习惯因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看护人变更,均可出现便秘。
3、疾病因素: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或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
4、服用药物:宝宝如因病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较多,肠道内益生菌就会减少,腐败菌繁殖,产生大量肠毒素,肠内环境极度污染,肠蠕动减慢,PH上升,肠功能紊乱导致便秘。
-
几点解决建议
1、首先要进行饮食调整 :便秘的小儿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调整膳食后多数便秘得以缓解。多喝白开水,因白开水容易透过生物膜。6个月以下婴儿要多喝菜水、果水或汁;6个月以上婴儿可吃菜泥、碎菜、果泥,1岁以上宝宝每日还可适当增加少量酸奶;幼儿便秘应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增加粗谷类食物如红薯,经常增加蔬菜、水果等含植物纤维食物,尤其在过多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后,更要及时喝水及吃果蔬。1岁以内宝宝如母乳不足应尽量补充配方奶,而不是鲜奶。
2、机械性刺激:用消毒棉签,涂上润滑油或食用油(王芳还给我介绍了一个小方法:湿棉签滚上肥皂),伸入小儿肛门外端,通过机械性刺激引起排便;
3、无奈之举:不能常用开塞露、肥皂头通便,因为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便秘更难纠正了。千万不要经常服缓泻药,因为小儿消化功能不完善,用泻药后可能导致腹泻。
4、轻揉腹部:以脐部为中心做腹部顺时针按摩,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动作要轻柔;
5、增加肠道正常菌群:适合婴幼儿服用的治疗便秘的口服药物有妈咪爱、整肠生、金双岐片、合生元、四磨汤口服液等。但具体用法及用量请遵医嘱。
-
预防更重要:
1、均衡膳食: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1岁以内慎吃粗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大宝宝可以适量喝点菊花茶,喝一点菜粥,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母乳喂养宝宝要满足宝宝的充分吸吮;配方奶喂养宝宝要在两次奶之间给些白开水,夜间要视宝宝睡眠情况、环境湿度等而加水;牛奶喂养的婴儿,在牛奶中加入适当的糖(5%~8%的蔗糖)可以软化大便;
2、定时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逐渐就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当然是在家长的用心训练下形成的;1周岁后,可在每天早晨和饭后半小时让宝宝坐便盆,不论有无便意也要在便盆上坐上10分钟,一旦形成定时排便的时间,不要随意变动。
3、保证活动量: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特别是宝宝有要翻身、打滚、坐、爬、站、走等需求时,千万不要整天抱着,应给他活动的机会,但也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大宝宝更要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如跑、跳、骑小车、踢球等,以此增强腹肌的力量,并且可促进肠道蠕动。对于胆小的宝宝,尽量在家里排便,不要轻易改变排便环境。
- 相关知识
- 儿童便秘的危害
- 一句话的寄语:
)
文章预告:宝宝大小便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