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绝对缺乏会引起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引起血钙减少、骨质流失,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综合来讲,首先糖尿病容易诱发骨质疏松,也就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其次,糖尿病会使患者原有的骨质疏松病情加重。
作为糖尿病患者,快来看看骨质疏松高发因素,您占几项?
人体内的雄激素可以通过脂肪组织内的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较胖的女性体内脂肪组织多,通过芳香化酶形成的雌激素水平较高,而偏瘦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通过芳香化酶形成的雌激素水平较低。雌激素对预防骨质疏松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说偏瘦的女性比偏胖的女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男性各个年龄段骨质都大于女性,骨质丢失时间明显迟于女性,且无快速的骨丢失期。而女性钙质摄取量低于男性,但钙质流失量大于男性。女性骨质密度在30~35岁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
女性骨质疏松有几个高发期:1、怀孕及分娩期:女性在怀孕和分娩是需要消耗大量钙质,尤其是多次怀孕和分娩的女性。2、哺乳期:哺乳期垂体会分泌大量泌乳素使卵巢处于抑制状态,雌激素水平降低,使骨量减少。3、45岁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加速骨质的流失,在绝经后骨质流失会较之前(45岁到绝经之前)骨质流失更快,骨质量急剧减少。
老年女性要尤其注意骨质疏松,绝经后引起的雌激素水平急剧减少,使骨代谢出现负平衡,骨量丢失明显减少,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50%,老年骨质疏松中70%~80%为女性。
1、老年人由于成骨细胞活动减弱,合成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容易造成骨质疏松。2、维生素D不足:老年人由于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足、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取减少、小肠吸收功能减弱以及皮肤光合作用减弱等原因,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3、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人容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使全身代谢减低,骨转换率下降。
活动越多,肌肉越发达,骨骼吸收钙越好,所以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预防骨质疏松。1、体力劳动者每天的运动量较大,对骨骼的刺激较大;2、户外劳动者每天长时间晒太阳,可以产生大量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骨质疏松防治。而脑力劳动者每天运动量小,大多为室内工作,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1、长期不规律睡眠、长期饮用碳酸饮料、高钠饮食等,会影响钙质吸收及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疏松。
2、饮酒可减少钙的摄入,增加尿钙排泄;酒精还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肝功能障碍、雌激素合成受阻,从而抑制成骨活动,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3、长期吸烟者骨量丢失为正常人的1.5~3倍,吸烟可引起钙吸收减少,尿钙、粪钙排泄增多;烟碱会刺激破骨细胞活动,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使骨丢失增加;烟草可抑制卵巢雌激素合成,影响骨正常代谢。
4、节食减肥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节食减肥者偏食素食,远离高热量食物,营养摄入单一,容易导致体内摄取钙和维生素D不足,减肥使体内脂肪减少,雌激素随脂肪减少而降低,此类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