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控制孩子出生时的体重
研究发现,出生时的体重高也是儿童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会随着出生时体重的增加而增高。
应对措施: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6斤,出生时体重超过8斤则为“巨大儿”。孕妇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出生时体重就在正常范围内,就要做到科学饮食,一般孕前体重正常的女性,孕中期体重平均每周增加400克,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宜值为12千克。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了1千克以上,排除孕妇发生隐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等疾患,胎儿就可能是超重儿(双胎妊娠者除外)。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也有助降低孩子出生时的体重。
2. 注意婴幼儿的喂养方式
婴幼儿期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导致过量喂养,使其摄入的热量超标,会导致孩子婴幼儿期就肥胖。而婴幼儿期肥胖可直接增加儿童期肥胖的发生风险。
应对措施:建议孩子出生后尽量选择母乳喂养,有助降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不得不人工喂养时应按小儿的需求喂养,并在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摄入均衡,避免过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一般1岁以内的婴儿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95~100千克热量,以后可按每3岁减少10千卡推算。14~18岁间的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和活动量的增加,期能量摄入应略高于成人的需要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需要50~60千卡的热量。
此外,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进餐习惯,不助长孩子吃零食的坏习惯。尤其是晚饭不要吃得太晚,否则会导致体内生物钟发生紊乱,进而引起肥胖。
3. 儿童肥胖“嫌贫爱富”“重男轻女”
越是高收入、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出生的孩子,越是由祖父母辈照顾的孩子,肥胖的发生率越高。我国以北京、上海和沿海发达城市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最为严重。
应对措施:父母要及时改变错误的观念,正确喂养孩子,不过度溺爱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现在的学龄期儿童学习负担很重,家长在为其报班时应“动静结合”,通过一些运动班来增加孩子的日常运动量。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想必到了晚餐时间,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会人满为患。快餐类的高热量食物是孩子们的最爱,偶尔吃一吃不足为患,但是家长一定要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