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或责骂
(2011-06-23 10:41:57)
标签:
美国鼓励好脾气责骂手下杂谈 |
分类: 医者的风情 |
每一名医学从业者都忘不了。当他们首次战战兢兢的走上手术台,第一次用手术刀划开病人的皮肤,抑或只是简单的穿刺一针,都能留下深刻乃至永难磨灭的痕迹。原因很简单,谁都有第一次嘛。不过,第一次有质量高低之分,有兴奋沮丧之隔,不同的体验又取决于你的带教老师。他的耐心或粗暴,足以成全或毁坏你的第一次。
医学生最开始总是青涩的理论派,即便背得出皮肤的分层,下针穿刺的角度,血管走行的解剖结构,可面对真实的病人时,还是会哆嗦紧张。要想成为身怀临床技能的实践派医生,只有练习(在上级医生指导与监督下)。幸运的医学生,遇到耐心和蔼喜欢讲解毫无脾气的老师,自然非常开心;不幸运的医学生,遇到动辄生气批评只会哀叹骂你蠢笨的老师,倒也毫无办法。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好坏均有体尝,冰火两重天。我刚开始接触病人,心惊胆战的不行,虽然看过不少,但要真正上手,还是怕怕怕。不过,带教倒是鼓励我胆子再大一些,只要手法与顺序正确,就大胆的进行下去。我尚记得05年前后,我每天下班回来会兴奋的在电脑里记录当天所作各种临床操作例数,成功几个,失败几个,又什么心得体会。
后来,我遇到有脾气的老师。当我正忙活于手头操作时,他愤然的用某个器械敲打着我的手背,说道“都考上研究生了,就得严格要求自己,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重新来!”我有点懵!不过,他却没有向我演示如何才是正确的手法。我用生疼的手继续调整着操作姿势,本着试错的心态奢望他不会再次敲打我。
我有一个同学,带教是个好脾气。带教大胆的让他进行血管穿刺,尽管已经失败了好几次。同学自己都显得没有耐心准备放弃了,带教却说继续穿再尝试下,没有对病人造成损伤。最后,同学穿刺成功。再后来,这件事成被同学津津乐道。理由很简单,这件事情是强大的心理支持,带教的鼓励与不责备促进了他的自我克服。
刚上临床的医学生,有一个温热的心,生怕损害病人丝毫。他们通常不够狠,进而导致不够稳或准,反而使病人的不适增加。医生的成长需要代价,很多医生都是在多年的辱骂与责备中奋发有为,憋着劲头的苦练,才逐渐展露头角。
我见过很多有个性的医生。不,应该是脾气很硬很臭的外科医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宽容、鼓励、忍让。他们的脸上长满了技术性鄙视与苛斥。貌似,他们的天生职责是辱骂手下医生的笨手笨脚。我总是很纳闷,这样对他们会产生什么效益呢?除了让手下医生心生不爽,心底问候他老母外,还会有什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上周在本城游逛时,某位前来访学的教授谈起这个话题。和许多医生的观点一样,他认为美国的临床医学带教多是好脾气。让他纳闷的是,那些手下医生笨手笨脚哆哆嗦嗦的时候,带教老师从来不会露出丝毫的不耐心,转而以good、go
ahead、great等常用口头语,默许并鼓励着那些有点焦头烂额、额头冒汗的年轻医生们。这位教授,曾向此地的一位有名望医生请教,对方的几点回答,让他甚为感慨。
首先,从他穿上白大褂起,他就和我一样成为一名医生,我们同处一个社会阶层与工作,我怎么可以去骂他呢?其次,我是他的带教老师,他的每一个操作动作或步骤,都有我的指导,都有我的痕迹。在他的从医履历上,我的名字将永远出现其中。因为,我是他的老师。再者,责骂有效果吗?责骂会让别人心情不好,让人不爽。如果是这样,为何不多去鼓励呢
听上去颇有道理!医学可以认为是门科学,却必须经过人的头脑与双手来完成。这个过程便是一门手艺。手艺从简单的按部就班到成为艺术,需要多年的练习。真希望每一位临床带教者,都能以宽容鼓励的心态和方法,来调教手下的医生,让他们心理放松一些,气氛和悦一些!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cc75930100lnhn.html
前一篇:美国教授推出的寿命测试题
后一篇: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