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iddle/50721ba5g8a0230002eb1&690
http://s12/middle/50721ba5g8a023612c0cb&690
带着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念的憧憬,我和女儿先后三次走进了上海世博园,参观了35个国家馆和城市案例馆。一切都是那么灿烂耀眼,那些巧夺天工的场馆建筑,五光十色的未来世界,新科技、新技术勾勒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图景,着实让我兴奋不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称之为“中国给世博会历史的重大贡献”。他评价道,这一主题超越了过去世博会主要展现科技发明进步成果的范畴,开创性地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平台,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直面发展中问题的勇气和决心,也充满了前瞻性的智慧。
徜徉在上海世博会这个融汇创新的竞技场,我尽可能地调动所有的感官。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我仿佛觉得走进了世界未来城市的“实验室”。城市最佳实践区通过模拟城市街区、中部展馆展示区和南部的未来馆、全球城市广场,将全球遴选出的55个城市展示案例集中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全球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在这里,我看到了宁波滕头村这样的城市与自然与乡村互动的案例,也看到了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看到了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看到了埃及亚历山大如何利用有竞争力的捐助,打破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保证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模式在贫困地区的施行。这些都让我体验到了城市的美好、城市的活力和城市的和谐。
城市科技的光芒总是因灵感与创新而熠熠生辉,在参观德国馆时我有了这样的感受。德国人所提出的“平衡的城市”,我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是清新的、灵动的、充满创意和奇思异想的。我们都知道德国有古老的文明,有卷帙浩繁的哲学和艺术经典,德国馆采取了有声图书的形式展示这些作品,只要把耳朵凑到一本书跟前,它就会用德语朗读书中的内容。我也找了一本书侧耳倾听,虽然什么都听不懂,但是听里面的腔调我知道那是一部童话。而女儿对此不感兴趣,她只把德国馆当成了一个游乐场,在那里玩,不停地打滑梯,拿胡萝卜喂电子兔,在唱《欢乐颂》那里拿着话筒摇来晃去地唱,按门铃让电子狗不断地跑出来,她玩得太开心了,我怎么都带不走她。我女儿为什么把德国馆当成游乐场,就是因为它充满了天真明亮的鲜艳的想象,它用灵动的活力和无限的创意让“城市的美好”深入人心。
在两位“小白菜”(世博志愿者)的推荐下,我和女儿来到了位于德国馆不远处的“德中同行之家”。展馆的建筑将中国传统建材竹子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来自中国南部、每根长达8米的巨龙竹在现代最新技术的支持下,撑起了“德中同行之家”。采用竹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由于竹子生长期短,且非常环保。我和女儿与其他十四位游客被编成一组进行“互动造城”游戏。游戏邀请我们参与建造自己的“城市”,并通过游戏领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我们共舞吧!”随着讲解员的指挥,我们十六个人手拉着手尽情地跳跃,大家舞动的光影立时闪现在大屏幕上,在电脑神笔的制作下,一座现代化城市就这样诞生了。其间,由于我和旁边一位素不相识的游客在跳跃时手有些松开,造成了楼房水管的爆裂。我们看到了电脑智能程序根据我们的造型的影子效果构建出城市的建筑物、树木,甚至水电设备的轮廓。这些丰富生动的互动形式让我们充满灵感、充满激情。
最让我感到有视觉冲击的是英国馆的“种子圣殿”。英国馆的核心理念是种子,之前我从媒体多次看到过那个由24万多颗种子组成的巨大蒲公英,我以为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然而当我看到它时,仍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站在它面前,我才知道种子是多么的神奇。整个展馆建筑外观典雅、单纯、高贵,透明的光纤、简约的种子和一个清晰的理念,呈现出一种生机蓬勃、天真明亮、创意无穷的视觉享受。由于展馆内人潮涌动,里面种子的呈现模式我也没有看清楚、看仔细,确实有了一点小遗憾。但我相信这样的一颗颗蒲公英种子是会开花的,当它从中国世博园落入人心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可以成长的信念,一定会给人一种最自然、最强烈、最单纯的记忆。
最近一次去世博园是从后滩进入的,我直冲美国馆。只见美国馆外人头攒动,对面的巴西馆、哥伦比亚馆、秘鲁馆也有不少游客正排着长龙。只听走出美国馆的游客抱怨着,等了那么长时间就看三不电影,不值。到底怎么办呢?既来之则看之。随着长龙我好不容易等了一个多小时,可刚到门口,一位美国工作人员拦住了我和女儿,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中国话神情严肃地问道:“你喜欢美国吗?”被她这么一问,我一下子愣住了。他接着说道:“如果你说爱美国,那么我现在就让你们进去。”我赶紧说道:“I
love
America!”他那浓密胡须中间的嘴巴咧了开来:“欢迎你们来美国!”还向着我们频频挥手。这一场景,让我刻骨铭心。美国馆出奇的简单,甚至没有任何一件展品,参观的全过程就是三部电影。三部电影的内容也都很单纯,第一部是美国人学说中国话,俏皮而幽默;第二部是讲美国精神,自由而独立;第三部是一个小女孩的花园梦,写意而新颖。在这三部电影里出现得最多的是孩子,是用孩子来呈现美国国民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态度。其中第三部电影讲一个小女孩家门前是一大片工地,上面有粗大的水泥柱子,还有许多废弃的垃圾,这里环境荒芜而破败。女孩有一个梦想,想把这片工地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一天,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刨了一个坑,把它种了下去。在一大片荒芜中,那朵小花特别显眼。过了一会儿,小女孩从家中走出来时发现,那朵小花已经被粗暴地碾进了泥土里。她怔住了。第二天,她又捧出了一朵花种下去。扫街的女工看到了,直摇头。当小女孩再出来的时候,发现那朵花又被碾进了泥地里。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扫街女工递给她一把黄色的花,帮她种了下去。就这样,开始不断地有人来帮她,人们拿来不同的花,一起帮她种。花越种越多,但那些水泥柱子怎么办,她就跟很多人讲她的花园梦,人们直摇头,但逐渐帮她的人更多了,大家用机器来迁移那些障碍物,人们都被动员起来了。眼看花园就要建成了,这时又下起了大暴雨,那些花被风雨肆虐得东倒西歪了。女孩正伤心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大家又一起努力,最后那片巨大的废弃的工地,真的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美丽的花园。这部电影采用了4D技术,电影里打雷下雨的时候,我们的座位都跟着晃动,有着身临其境之感。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有着梦想、并为梦想的实现而勇于坚持的小女孩。这部电影多少让我看到了小女孩内心的成长,让我感受到了美国人追求公民意识的自由和自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