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寻遗存的年味

(2010-02-14 20:37:05)
标签:

情感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个“夜”,中国人把它叫做“除夕”。“除”在古汉语中是台阶的意思,那么像台阶一样的晚上便是“除夕”。随着年关的临近,天气一天一天地冷了,虎年春节已经离我们仅有一步之遥了,我的心头也升起暖暖的盼头。
    除夕的夜晚,我伫立窗前,绚烂的焰火照亮了蜗居的这个城市的上空,我感觉到虎年正以一种诗意的步伐,伴随幸福祥和的氤氲姗姗地向我走来。我在瞬间看见了许多深及事物原汁原味的美丽,开始滑过季节的边缘,开始让往日的风雨云烟,在陈旧的日历里褶皱成泛黄的记忆。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并不那么震耳发聩,周围也不见活泼顽皮孩子们的彻夜喧闹;纵使有的,也只是大人们静观荧屏、闲坐“围城”的逸情雅致。
    但,蜗居在家过年的感觉似乎越来越平淡了。上个世纪的人们,把过年当作团聚的代名词,它代表着日常时间的停顿和神圣时间的开启。那时侯的我无不朝夕盼望过年那一刻的来临。而如今,过年时仍旧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但更多的是酒席宴前推杯换盏,电脑电视前的浑浑噩噩,即便放鞭炮,也要点上个视觉、音效和危险性都必须达到令人感觉恐怖的震撼效果才算开心。年味越来越淡,这到底是因为春节失去了吸引力,抑或是我们忽略了过年所包含的真正意义?传统的过年在轻慢和狂躁的“新生活”中失了身份,人们不由自主地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如主动放弃了祭祖等传统仪式。
    辛苦了一年,无论年景如何,这最后一晚,我的妻子一定会隆重一番。首先,当然得好好地感谢菩萨、祖宗一年来的保佑。传统的仪式一定要有,拜祭观音、灶神、床公、床婆和年夜菩萨等,妻子会毕恭毕敬地点上几支香烛,置上八道菜,添上一碗饭,酒一定要我来倒的,妻子说男的倒酒比较吉利。当餐桌上的那一缕香烟袅袅升起,我仿佛能够看到,祖先向我们走来。他们的目光好像在屋子的任何一方打量着我,亲切、温暖。这时的屋子是一个空间,又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在时间之河上漂移,又让时间之河凝固。菩萨和祖宗先行享受人间美味,并且接受着我们全家的跪拜和感恩。当然,顺便也会请菩萨和祖宗把保佑全家来年幸福安康、风调雨顺的重任随美味一起带回去。待到菩萨和祖宗享受完毕,我们一家人围坐桌旁吃饭,只是不能把鱼吃完。
    我终究没有理解,所有称得上有价值的新东西都是从旧东西里面一点点生长转化出来的。春节于我的不再是美食佳肴,而是难得的精神氛围。冯骥才说:“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民俗中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内涵,有魂。比方年夜饭的魂是团圆,放鞭炮的魂是驱邪,拜年的魂是和谐,贴春联的魂是祈福等等。”我们的春节有着太丰富、太多样的传统与风俗。有的时候,固守也许只是一种形式,要体味这样独特的春节,不如走出家门,选择一个年味十足的地方,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人欢聚,也许更能理解“天涯共此时”的佳话。于是,去梁皇山脚下的前童古镇,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这乐趣或许在于在陌生与熟悉的变幻之间找寻浓浓的年味,相信我一定能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在的边缘
后一篇:观博散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