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11月1日,我在MSNspaces上用“秋水无痕”为空间名注册了一个博客,从此便真正地进入了写博生涯。为什么我会注册MSNspaces写博呢?这缘于我在青海唐蕃古道游历时,同行的几位驴友都有博客,他们经常在自己的空间里记录着生活点滴和人生感悟。在旅行途中,疯石头经常夸赞VIVIAN和NINI的博客写得好。在羡慕之余,我也萌生了开博的念头。
我对自己的博客写作充满着质疑,就像质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够有朝一日学会飞翔。答案当然是令人遗憾的。除了依赖飞机等工具之外,我绝不可能飞翔起来。幸好,在博客写作中飞翔起来依赖的主要是一个人的内心对许多别的人的内心的感知、洞察和尽可能准确、生动、形象地加以表达的技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的博客写作就还有一丝微弱的希望——即使我最终不能在写博中到达自己所梦想的自由酣畅的境界,我也可能在一次次艰苦的练习中增加自己内心所能到达的深度和广度。
开博后,我逐一浏览了几位青海同行者的博客,飞进了一个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发觉他们的内心都贮满着诗意。我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了《唐蕃古道无尽处》,当我写道“站在巴颜喀拉山口,就仿佛来到了大地的边缘,我有着多少守口如瓶的往事被她放逐……”时,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些转山的藏民磕着长头,匍匐在雪山脚下,长伴在神山周围的场景,我向往着,一种神圣的恋山情结再次震撼着我,我不禁想起三个月前我自己站在风雪中的巴颜喀拉山垭口挥洒风马的情景。没想到,我的这篇博客得到了青海驴友疯石头、嘴嘴等的点评。后来,我连续挑灯夜战,一口气写了《疾行海北至海东》、《祁连东麓行》、《望尽坎布拉》、《唐卡故乡》、《班禅故里行》等六篇青海游记,共计15000余字,在抒写中,我发觉我的魂已经留在美丽圣洁的青藏高原了。
通过博客写作练习内心的飞翔是一件艰苦的事情。我总是在博客里诉说着自己纷纷扬扬的心事,有的编入“耕心手记”专栏,有的编入“拾起朝花”专栏。在写博客中,我极度渴望内心的飞翔,我小心翼翼地飞进了自己或他人的内心世界。最后发现,绝大多数人包括我都是在白昼活动的,在白昼,他们进行的就是集体的活动,不管他们愿意与否,他们都得在“礼仪”下活动。而“礼仪”是什么,它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大家都必须遵守有意奉承的堂而皇之的生存伦理和规则,大多数时候,它与个人的内心了无瓜葛,甚至背道而驰。而真正的博客写作,它永远在内心的土地上练习舞蹈,内心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全部存在,在内心无比狭窄而又无比宽阔的土地上舞蹈,就是整个生命的舞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博客写作没有任何创造可言,事实上我也不擅长创造,我只是主动地加入了心灵叙述者的行列。所以,我的内心充满寂寞的元素。半年前,我为我的博客“秋水无痕”加了一段说明:“当生命的湖水在我心中荡漾的时候,我知道我将会被一点一点地浸润,这一生,我别无所求,只想着让寂寞的文字如清溪如洁雨,慢慢地聚积成一泓沉静、坦荡、清纯而无痕的秋水。”记得我写这段话时,我的手颤动不已,我的内心无比激荡,真诚的泪水滑出了我的眼眶,后又被我悄悄地拭去。
2008年夏天,我接受了上海市教委的委派,支教于云南普洱,普洱市教委又把我安排在中缅边境滇南小镇勐马的红塔中学。8月27日,我和其他四位支教教师走向了中国大地的边缘,我们可能只是在寻找一份宁静、一丝慰藉,也可能仅仅是对远方的迷恋。当我们到了远方,远方就不再是远方,一旦踏上了远方的土地,远方就成了此地。所以,走在远方的路上,对我们而言,便是生命的形式。
9月初,我在博客上开设了“云岭屐痕”专栏,以散记的形式及时记录了我在支教中欢欣抑或痛苦的心路历程,现已写了16篇,约计25000余字。尽管我无法用飞翔的语言把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风貌描述清楚,但我还是尽可能地从内心深处去开掘,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素材来记录这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的飞翔不再笨拙,我的飞翔会知道回家的方向,漂亮地兜几个圈子,回到自己的内心,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故事。而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能够舒服地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故事更惬意和更有价值的事情呢?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说出了,其实离自己内心的真相还非常遥远。而博客写作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带着我练习飞翔,帮助我征探内心世界的真相,寻找可能的心灵家园诗意庄严的土地。我并不确定我一定能够找到,但它毕竟一直帮助我保持了这样的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