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挥杆学习心得
(2009-05-18 23:21:26)
标签:
白冰高尔夫挥杆心得圆周运动体育 |
分类: 高尔夫 |
从北京回到上海打了几场球,成绩都是80来杆,关键还是场上关注度问题。对成绩不再如以往那般在乎,也就不能认真对待每一杆,随意的处理往往很难有理想的结果。不过还好在短杆处理上还算正常,因此到也没有打得太离谱。
闲来无事偶也会看看关于高尔夫技巧的书籍,希望能进一步理解挥杆。经常在夸球友打出好球后,球友总是会谦虚的回答说还是不够稳定,于是在练习场埋头苦练。其实制约挥杆稳定性的是错误的挥杆结构,要想变稳定就需要改进挥杆的机械结构。一个错误的挥杆结构通过击球瞬间操纵球杆,偶尔也能打出好球,但问题是这种补偿式的操纵杆面不可能每次都精确的做到。挥杆的结构越差,所需要的修饰就越多,击球就越不稳定。构建接近完美的挥杆框架是让挥杆稳定的唯一途径,当然即使挥杆技术如何好还是难以避免出现许多的失误。而构造一个好的挥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失误也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能够更容易补救,减少罚分。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当你遇到未知数时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化,知识让复杂变简单。高尔夫也如此,你对高尔夫挥杆知道得越多,它就变得越简单,当然前提你所学的知识是正确的。
有两种方法去研究挥杆,一是分析最佳球员的挥杆,发现他们的共同点,然后综合所有球员个人挥杆的共同特点,建立挥杆模式。二是引入纯科学理论,通过建立分析基本的机械运动,再处理挥杆的问题。上者可以认为是经验法,后者可以称为基础方法。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更多的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后者更多的是为你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般来说我们学球都是根据经验法学习的,特别是业余爱好者一般都不会去钻研挥杆的机械理论,因为这个东西太枯燥,并且学点皮毛用处也不多,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基础理论更多的是应该教练去钻研,当然如果你是学者型的狂热份子也无妨钻研一番,深入学习对挥杆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高尔夫的机械原理,比较赞同阿拉斯坦尔.考西仑与约翰.斯托勃斯所著的《追求完美的挥杆》一书中所论述的双杠杆系统。该书中提出要保证挥杆重复一致,挥杆就应该简单。而从纯机械的意义上说,最简单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但人体是由一系列长度固定的杠体及关节点所组成的的整体,而关节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因此人体根本不适合做直线的挥杆运动。除此之外,圆周运动是仅次于直线运动的最简单运动。如仅仅考虑最简单的圆周运动有两个方式:a能绕腕摆动球杆;b能绕身体摆动手臂和球杆,就像一个刚性辐条。但a方式没有力量,而b方式能传递给杆头的冲击力不超过身体和腿部产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两种方法,对打高尔夫并不十分有效,然而,两者结合起来就基本构架成一个简单的挥杆系统。把肩和手臂看成上部杠杆,而球杆作为下部杠杆,手腕和手可以看作是链接上下部杠杆的铰链,这样手臂和球杆组成的双杠杆围绕身体中某点斜着作圆周运动的双杠杆系统从理论上分析,能够把整个系统能量的4/5传递给击球的杆头。关于该理论书中有详细的论述,虽然个人感觉理论上还不是很完善,但有兴趣不妨拜读一番,应该会有所帮助。
对于挥杆动作的描述,我所学习过的书籍中最令我称赞的是由拉尔夫.曼、弗雷德.格里芬、盖.尤克姆所著的《职业挥杆》一书(英文名:swing like a pro),该书对众多的PGA选手进行拍摄分析,综合共同点,创造出模特挥杆,无论你处于何种水平,阅读该书都应该会对你的挥杆有所帮助。
学球两年,挥杆动作调整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当然越到后面调整的东西也就越少,但因为惯性的原因,往往一点点的改变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习惯。除了刻苦练习外,也经常会学习思考,所谓:“愚者千虑终有一得”,在高尔夫挥杆上也算小有体会。
1、
2、
3、
4、
5、
6、
7、
8、
近期对于挥杆的理解,自认为有所突破,但基本也都是个人的东西。其实挥杆这东西,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悟,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和脾气性格都是不同的。搭好大的框架以后,细微的地方需要自己不停的进行调整,最终你会把复杂的挥杆要点浓缩成几个简单的关键点,形成自己稳定的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