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教育民主化: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改造学校
(2025-08-02 19:57:35)陶华坤 ▏教育民主化: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改造学校
教育民主化:指具有平等、民主、合作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追求所有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同时亦追求教育的自由化、高质量化。它涵盖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与内容等民主化。
一、陶行知:民主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
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民主教育:指在教育领域中通过对民主价值观、民主思想和民主方法的详细阐述和解释,来培养师生热爱民主、信仰民主、尊重民主和实践民主的能力和素质。呼吁民主教育,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社会。
1.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理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教育民主化的支柱:教育机会均等: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不受地域、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的限制;教育过程平等:在教育过程中,保证学生享受同等师资和教学质量。要求教育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做到公平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从而实现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要求在学习阶段结束时,获得相应的学历和公平的就业机会。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就业市场机制,确保学生在教育成果上得到公正对待。
2.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教育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使他们参与管理过程。在西方国家体现在三方面:均等地改善师生生活和学习条件;通过学校加强升迁性社会流动;师生参与教育管理。在中国,更多地体现为充分发挥师生主人翁意识;健全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参与管理的制度;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与群众监督;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3.民主教育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孔子将教育视为实现其社会理想的基本途径、主要途径。学校是一个微型化国家,其中的公共事务几乎都和学生密切相关,所以学校生活就成了国家政治生态的预演。民主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更加独立和自主的思考者。
二、杜威:教育是哲学理想的检验是民主社会的产婆
教育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它要求对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共同体进行共同管理,要求保证人们能够充分行使他们在教育管理上的民主权利,要求保证他们有权参加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1.民主教育的建构基于社会合作。
杜威说“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民主教育采用“知识的新态度”,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知识应用的方法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知识价值,全在应用。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寻求出来,把它的结果用来证实它的价值,证实之后,方才可算是知识。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不但是雏形的社会,并且是模范的社会,后来社会改良都要完全靠着它”。民主教育的建构基于社会合作,民主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2.呼吁打造“对话”和“行动”的课程。
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需要共同重塑我们的未来。教育是社会更新和变革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教育并没有尽其所能地帮助重塑未来。此外,社会转型出现的根本性中断和新的变革,加剧了共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教育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来实现其未兑现的承诺和应对不确定未来的选择。就教育本身来说,则需要加强有意义的评估来扭转由于高风险、竞争性测试所导致的对教学的狭隘关注。以整体思维构建未来课堂,在“新”契约所主张的课程中,知识是变化且不完整的,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建构。
3.教育是民主的“接生婆”。
民主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土壤,民主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应该满足儿童内在生长的各种需要。杜威说“教育是民主的接生婆,它使民主在每一个世代得到更新的社会力量”,但这离不开民主的教育内容和民主的教育过程。民主在学校的应用,其实质是民主理念、民主精神、民主理想在学校的应用,它超越了政治范畴,不限定于某种民主形式,而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交往方式,最终主体化为个人能力和个人德性。
三、教育民主化就是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改造学校
教育民主化就是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教育、重建学校。改造教育或学校工作的所有方面--对象、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管理、内容、组织形式等,使之处处体现民主的精神,成为“民主实践的典范”,培养民主公民的摇篮。
1.学校治理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一种超越。
从学校管理到学校治理,不只是管理范式的革新,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新走向。相较于管理,治理克服了人为性、单向性、封闭性、控制性、约束性、垂直性的弊端。治理重法治、循规律,要求政府、社区、家庭、教师与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办学,并以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优化制度结构,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主体互动,在多元主体和谐共建的前提下达成学校与社会、政府间的良好合作,进而实现善治愿景。管理的关键在控制,治理的关键在引领和激活。
2.哲学、教育和社会的改造是携手并进的。
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哲学是审慎地付诸实际行动地教育理论,而教育也受一定的指导和支配。哲学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和一切思维一样,起源于经验材料中的不确定的事情,它的目的是要找出困惑的性质,制定消除困惑的假设,并在行动中加以检验。教育与哲学是相互关联,并非隔离开来。真正的哲学总是要造成影响人生的智慧,而教育正是一种智慧训练的过程。当今,在改革中,应将哲学、教育与社会的改革一起进行,以避免机械化。
3.教育一直是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社会领域。
民主教育和教育民主。两者都将教育与民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又各有其侧重点。“民主教育”的民主,作为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希望通过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民主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民主的意识和民主的美德。而“教育民主”则对教育的对象以及教育的方式等提出相应的民主要求。教育的民主化被广泛看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也被看成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理想。教育自身的民主化,即将民主的精神和原则应用到实际的教育事务中来,按照民主的思想来重构学校中的教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