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华坤▏技能中国:普及高职专科教育

(2025-07-19 22:39:10)

陶华坤 技能中国:普及高职专科教育

 

让职业教育“有学上、有盼头、有奔头”。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化改革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训练的系统性,有机整合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载体,强化解决复杂技术工程问题和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一、职业技能:技术发展永远在路上

让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锚定“培养人”的核心课题,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是一个筑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全过程渗透。让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1.中职教育:困境中找出路。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路径要从整个教育体系变革中去寻求,不能仅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去分析。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是发展方向的根本性调整,而不是局部刺激政策。少数家长因担心子女考不上普通高中而产生的焦虑,却没有看到即使让中职学生都上普通高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还是要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分流只是延迟了3年。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因材施教是古人早就总结出来的规律,到了今天为什么如此难以获得认可呢?

2.选对方向,路再远也不怕。

2024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94万,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约674万,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约421万。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注重与产业需求的对接。202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为4082.20元,报告显示,2023年度全国职业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2%,其中中职毕业生满意度94.42%、高职专科毕业生满意度93.10%、高职本科毕业生满意度92.70%。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2025》:

职业教育公共产品化。从“学有所教”提升到“技有所长”,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工具。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提供平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会,让不同背景的个体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整体技能化;多元协同化;转型数字化;泛在终身化。支撑全生命周期技能重塑,到2030年,全球90%的劳动力需要更新技能或重塑技能才能保持竞争力。应对学习者全生命周期技能学习、更新与重塑的需求,职业教育日益呈现按需、灵活、个性化特征;产教双师化;法治体系化,构建多维法治保障体系;国际一体化,推动合作机制和标准体系的衔接兼容。

二、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发展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本科职教既具有外在的技术属性,彰显对于“是什么”的理性探求;又有内在的价值属性,体现了“怎么做”的现实追求。把握本科职教发展方向与重点,贴近产业实际,彰显“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本色。注重“学习--实践--创新”循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推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螺旋式循环提升。

1.强化职业教育的包容性。

职业教育是兜底的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资质、什么基础、什么特点、什么水平的学生,职业教育都敞开怀抱,支持不同群体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职业教育要通过提升质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2.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

随着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移,高等职业教育必然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普及高职专科教育,将办学层次向上延伸到本科,与专业研究生教育衔接,按专业长线贯通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本科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技能操作和精专的技术能力,能适应相对复杂的工艺要求和高级技术应用的一线工作岗位,并具有明显发展潜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3.健全职业教育体系运行规则。

制度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其重要功能是制度约束与制度激励,这是创新的保障。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纵向贯通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普及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横向融通上,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融通。

三、追求卓越:用专业技能点亮未来的路

职教本科重点不在于培养掌握高精尖理论的学术型创新人才,而要重点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创新性解决实践中遇到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看家本领,但要注意实践深度与系统性的挖掘。

1.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国务院提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是职教高考的总体原则或要求,但还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高职考试招生不是一个分离出来怎么组织考试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围绕招生“为谁选才、选多少才、去哪里选才、怎么选才”构建管用、配套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2.建设动态更新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职业教育是教育,是经济,更是民生。标准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健全标准体系,严格标准实施,以标准规范办学,以标准提升质量,以标准化促进现代化。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引导职业院校认同标准、尊重标准、敬畏标准,自觉执行标准,加大标准执行监督力度,办有标准、有质量、有尊严的职业教育。

3.高职本科校企双元育人,加强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现代学徒制要求“以企业为培养主体,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技能为本位”,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使学徒在工作中获得“识岗、知岗、胜岗”的能力,能够极大地填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