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华坤▏哲学摒弃“你不说我明白,你一说我糊涂”的范式

(2025-07-06 19:57:12)

陶华坤 哲学摒弃“你不说我明白,你一说我糊涂”的范式

 

哲学最初就是一群有着好奇心的人探寻宇宙和人生的过程,哲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概念中找到清晰的思路。哲学摒弃“你不说我明白,你一说我糊涂”的范式哲学是一种精神生活形态,是一种“穷理”的活动,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有一股使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

一、哲学一直是想亲近又难以领略到要领的学问

哲学与科学的解释方式差异科学和哲学在解释世界时采用不同方法,导致在传达信息时的显著差异。科学依赖于逻辑思维和可验证的事实,其解释通常是清晰且直接的。哲学探讨的是更深层次的概念,如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质等,这些主题往往涉及个人信仰和主观经验,使得哲学的解释更加复杂和多义

1.哲学是对世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看法。

研究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样运行的。世界观关心的“是什么、怎么样”;而“是什么”可叫做本质,“怎么样”可叫做规律。实际上,哲学就是无限深入地追问“为什么”的学问。哲学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两者的统一。知道为什么自然就知道怎么办;知道怎么办自然也能知道为什么。

2.哲学解释的模糊性与个体差异

哲学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但这种讨论往往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同一哲学问题的理解和回答都可能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验和价值观不尽相同。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绝对的,而是开放的,允许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存在。这种开放性使得哲学成为一种探讨和理解世界的深刻工具。如,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种多样性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人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这种个体差异使得哲学的解释变得更加复杂。

3.一个人的认知半径,决定他对事物的看法。

人生最难得的觉醒,是不无端与人争辩。庄子曰:“大辩不辩。”笑话:古时候有两个人争执,一个人说四四十六,另一个人说四四十八。最后闹到府衙让县令明断,县令最终判四四十八的人无罪释放,判四四十六的人三十大板。之后有人质疑县令为何如此这般,县令说:“跟糊涂的人争辩,就是更糊涂,不打他打谁。”作家苏芩说:别跟杠精硬杠,你赢不了,因为在他狭小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绝对真理。我们无法说服一个糊涂的人,就像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二、每个人心灵的深处都住着一个哲学家

剥掉哲学的底裤。哲学是通识之学,原本无国界,无阶级性,追求真理,爱智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法国,哲学是具有统摄性的,它位于其它一切学科之上。法国人认为教育目的是培育“伟大的心灵”,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将法国那种“高贵而崇高”的“民族性”传递下去。

1.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

康德说,哲学是不能学的,人们只能学习进行哲思。诚然,哲学并不拒斥具体知识,但哲思本身并非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对思维方式的反思和锤炼。哲学不是知识,而是爱智慧哲学并不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但面对新东西,可以用哲思防身护体。为什么我在有我之前不存在?会不会突然有一天我不再是我?哲学活动的本质原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2.哲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科学解释不糊涂,而哲学一解释就糊涂了!科学是依附于一种逻辑思维,有踪迹可循,深入浅出,有一定的论述。反之你可以说哲学有特定的逻辑思维吗?没有。哲学是代表个体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探究、理解,而人跟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眼光都不尽相同,这也从潜意识里影响了你说的那个人,你不可能明白他的,他也不可能明白你的,这就是糊涂的问题所在。

3.奇怪!怎么会是这样呢?

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观察名词和命题,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哲学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以哲学的方式学习哲学

恩格斯说真正的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说到底就是“理论思维”,就是增强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看问题比别人看得全一些,看得远一些,看得透一些,能够见别人所未见,这就叫哲学。

1.哲学为何不“说人话”?

你是否曾疑惑,为何哲学总是显得如此深奥,仿佛在“说人话”的同时又让人摸不着头脑?哲学探讨的是人类的思维、存在与价值,这些主题本身就极具深度和广度。为了精确表达这些复杂思想,哲学家们常运用抽象概念和术语,这让普通人难以捉摸哲学强调思辨与推理,要求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我们有较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问题的深入洞察与分析不同的哲学家在各自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提出理论,这些理论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背景对理解哲学至关重要。

2.今天的中国人太需要哲学了。

鲁迅说:“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做戏的兴趣。”沉默并不意味着孤独或者自闭,相反,它可能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平静。一个悟透人生的人,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而不是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他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力量。悟透人生的人,才能拥有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活出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3.学习哲学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信仰

在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与人休戚相关的学问被人们深深的误解了。生动活泼的哲学从此变成了僵尸。人们不是通过理解去掌握,而是通过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导致终身不知哲学为何物。哲学从此远离人们的生活,被边缘化了。认识你自己,不只是哲学问题。1+1=3,是文学;1+1=2,是数学;1+1=0,是哲学。一千个哲学家眼中,有一千个哲学。哲学是非常状态下的应用,哲学是一种治疗,是针对于问题的治疗。哲学就类似于,治病是对非健康时期的一种问题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