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体系
(2024-10-10 07:58:31)
标签:
教育家文化名人孔子至圣先师思想体系 |
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体系
陶华坤
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尧、舜、文、武的礼乐制度,提倡仁爱,实行仁政,以君子之道修身养性,以中庸之道架构人伦关系。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一、孔子: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
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思想对民主和提升公民素质等现代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门楣雕刻着摩西、孔子和梭伦三个人物,孔子是现代文明的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者和奠基者。
1.孔子思想境界:大道人心。
通过为人求本,确认人性本善的基本认知;通过为事求理,提出本仁行义的基本思想;通过为国求和,提出成业在德的根本原则;通过为世求安,提出天下为公的理想追求。马克思指出:“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
2.国际评价: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
孔子是万古圣人,也是东洋学问哲学思想的元祖。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之文化基于孔子之学说。……孔子学说关系建立一个中华大帝国。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
3.文化或是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二、孔子思想是以人心向善为基础的价值思考
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1.儒者有至高的精神信仰。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因此心情常常是欢畅和快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仁是基本原则,核心是爱和公正。根据基本原则制定各种准则、规则、规范,也就是礼,来指导人的行为,一个人按照礼的规定来做事,就说他的行为是合正义的。
2.孔子的教育创新:绽放智慧。
思想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智慧的光芒可以照亮千古。孔子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在培养目标上围绕着成人成才,在教育对象上注重面向全体,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关注学生品行修养和动态发展。孔子思想学说对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儒家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恕忠。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义:即行为适合于礼。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智:同知,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
三、儒学终究不失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好办法
孔子始终秉持以天下为己任的原则,即使不被理解,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四处漂泊游历,传播儒家思想,希冀通过入世来救国。孔子被列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2500余年而长盛不衰,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1.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
汉武帝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想让国家更加强大,社会更加和谐,但怎样才能做到呢?统一思想:汉武帝发现,如果大家都能遵循儒学的教导,那么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强化中央集权:儒学强调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应该受到尊重;改善官僚体系:儒学提倡通过教育选拔官员,选拔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这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公正;教化百姓:让百姓懂得做人的道理,减少犯罪,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2.儒家文化立足于人,彰显“智、仁、勇”。
提倡发挥人性中“仁情、义智、勇毅”,《论语》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在锻炼“智、仁、勇”的同时,强调博学以文,约之以礼,教导人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一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中顽强挺立,生生不息,至今没有断绝,就在于这种文化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高瞻远瞩的智慧。
孔子思想主张:以仁为核心、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民贵君轻等。构建大同社会:大道畅行,天下为公。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基本特点:天下为家,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礼是仁的制度保证,外儒内法成为后来开明君主的首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