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24-03-26 11:03:19)
标签:

教育

可持续发展

理念

内涵发展

高质量发展

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陶华坤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真正成为立国之本知识阶层也将成为社会的主体。每个劳动者都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更新并创造知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支持公民以可持续方式生活。

 

一、厘清认识教育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为:鼓励改变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为所有人建立更加可持续、公正优质的教育。

1.新视野: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结果。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纳入教系统,培养富有远见、敢于担当、对国家和人类怀有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秉持终身学习理念。持续发展教育是全方位的变革式教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让学校更具生命力、更具活力可持续发展教育涵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2.核心:优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的教育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教育的根本在于激发人的潜力,教育要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和特征发展,关注学生意识、能力、态度,给予更多自主选择性。不传授知识,更是发展全方位的能力。教育为了人、关注人、成长人的时代价值,强调培养可持续发展公民的本质要求。教育在增进社会福祉方面作用巨大。

3.和谐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更加团结的世界

教育的创新和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全面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智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创新之道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

教育的先导性,决定了创新发展是个长期过程。着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完整的人”、把学校治理好、把队伍建设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1.一枝独秀教育对人类的作用功不可灭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把握核心,重构教材,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能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建设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2.发展内涵强调跨学科整合

找到问题是迈步新征程的开始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培育内在生产力培养学生理解、记忆、判断、解决问题和创造能力,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多学科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领袖。“教”结合,教学相长,争取人才能量的最大释放和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超前性、发展性、全面性、主体性、全员性、普及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3.发展性评价:改革教评价机制。

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个学生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强调适合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将适合的教育着眼点从个体拓展至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全纳、平等、优质的教育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都有出彩机会

 

三、哲学思考: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既是存在问题的一部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使教育范式具备变革能力的前提。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1.育人目标:培养学习者形成可持续发展素养

掌握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含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准确与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评价他人观点与得出结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形成可持续思维,前瞻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自我完善思维等;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资源;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

2.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有未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优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创新导向价值。从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出发点理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含义。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教育;将教育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与学习培养人的可持续学习素养。 

3.视角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育为何重要?教育是实现其他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激发多元主体力量。第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三监测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构建教育质量评价新维度。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

首发《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