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谈风水 风水策划事事顺

标签:
西北风水学《易经》阴阳五行龙发家居魁星点斗张舒亮八宅风水文化 |
分类: 风水论坛 |
综合科学谈风水
---文://张舒亮
古人为了生存、居住安全和舒适,观察山川江河和树木土石的变化,风雨气候的转换,来确定最优的地点和方位定居。从现代科学来看,风水学是同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我认为风水学是大自然科学——科学风水学。
风水学说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之一。近百年来,欧美、日韩等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都对这门学问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应用。我国当代的有关学者也对风水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研,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风水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自然界超微粒子和磁场对人体会产生明显的相互影响,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于人体的超微粒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会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也会随着人体自身的声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物质能量信息可以使人们身体健康长寿,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等。也可使人们思维迟钝、精神恍惚,甚至使人们多病短寿等。因此,要想我们的生活更好、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就应该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风水学的四大原则。
比如,我们住在河边,肯定要知道河水的流向、宽窄和深浅,水位的涨落,这叫了解自然;会利用河水灌溉、航运等,这叫利用自然;有洪水、要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这叫改造自然;河道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而弯曲的,人们就应顺着河岸而居,因势利导,这就叫顺应自然。
风水学的产生,是人们希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本来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但在缺乏现代地质学、磁场学、气象学、水文学、建筑学和人体生理学知识的时代,前人只能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认识环境,解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于是,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等古代解释宇宙自然的观念就成了风水学的主要理论根据。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趋吉的心理,有的风水师用一些宠杂而神秘和不可捉摸的语言笼罩在它的上面,使本来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东西,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各种自然规律没有理性的认识,为了生存,古人必须生活在气候及水土较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方,这是适应性选择。进入文明社会后,如甲骨文中就有有关卜宅的记载。
风水学的应用与发展,与《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取材于长期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又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包罗万象,各类事物都可在其中找到对应规则。风水理论也是以自然事物为基础的。八卦代表的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等自然物,正是风水学必须应用的要素。《易经》的时空、位象、数量等辩证方法同风水理论基本一致。许多法则本身就是《易经》的发展。乾天坤地、乾父坤母、乾纯阳,坤纯阴和六子卦象;龙脉起伏盘旋,有护有丛,有雌有雄,是太极图的曲线的反映;阳龙结阴穴,阴龙结阳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干支应用,相生相克,刑冲破害,龙穴太极晕,砂位四兽对应四象;水法应用上的净阴净阳,是洛书术数的转化运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发展、衰老、死亡的过程,则表现为卦象上动态变易;三易《连山》、《归藏》、《易经》乃六十龙分配,取用得宜,所主天气运,谓之地脉,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四生之气行于地而运于天,在天者论时,在地者论形,即时以观形,因形而验气,气有衰旺,有盈虚,四势之山生八方之龙;四势为五行生化之始,八方为五气来止之踪,皆显示易经与风水的密切渊源。
从地形图上分析,风水学认为全世界龙脉是昆仑山发脉的,地理学上也称昆仑山为世界屋脊。它脉出八方,有五大干龙路向各处,其中三大龙脉在我们中国,一是走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称艮龙发脉;二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为震龙发脉;三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为巽龙发脉。这艮震巽三大干龙发自西北,走向东南。山脉这种走向,又形成江河流向,江河又称之为水龙。风水学要求龙脉要长远,气势要磅礴。因山脉水流的走向,形成我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这种形势促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这种形势促使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海拔高,气温偏低,水土又总是往低处流,土地贫瘠,植物生长较差。而东南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厚,水源充沛。适应种植各种植物。风水学认为水同财源有关。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也常以这些地区为先导。
人体在天地之间,天覆地载。无时无刻都和自然界的阴阳五行之气同呼吸。中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阴阳五行之气能否保持相互平衡,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本源。而一个地方阴阳五行之气,能否保持平衡,就可以看出此地方的经济发展及人才情况。为说明人体在天地之间阴阳和谐之事,笔者一九九六年在家乡为一对青年夫妇修外门楼,我一进入其住宅,发现其住房与外大门成相克之势,断其这样难有生育,这对夫妇道白,结婚四年还未生育,征得其夫妇同意,换一地方改建外大门,形成住房与外大门为相生之势,当即断其夫妇60天至120天内有一定怀孕。结果,一九九六年农历十一月廿日其外大门改建完工,于一九九七年农历十一月二日这对夫妇喜得千金。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生存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陵墓、寺庙、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等等。其中涉及陵墓和骨灰灵位称阴宅,涉及活人居住、生活的房屋、环境为阳宅。风水对阳宅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基址的选择,即选择能在人们生活上和心理上产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条件;第二是对居住处所的布置和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发展,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与调整;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装饰增加某种符号信息,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
有关阳宅风水,很多风水因素是有形可见的,有些还直观的,同人之日常生活相关连,所以阳宅风水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
在阴宅风水中,有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干脆就说是迷信。他们看法大都认为阴宅是葬死人的地方,风水再好也与活人无关。但从过去古代地理典籍理论来看,人是父母亲生下来的,父母去世后,骨骸能葬到好的地方,可以温暖佑骨然后起到荫佑子孙的作用,这荫佑的说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是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的。但一概斥之为迷信,从实际和客观上,都是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阴宅同活人有一定的关系,用现代科学方法就可以解释这种关系。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大磁场,而磁性有多种功能,有记录功能,也有转化为电能及其他功能,既有转化为电的功能,传播功能自然存在其中。因此,坟墓建在某个地方,地磁场就可以记录下周围山山水水种种信息,在自然转化中产生一种带骨骸信号又具备山水信息传送到空间,从而影响外界。为何只对自己子孙有影响而不影响他人呢?因子孙与先辈具备同等类型遗传基因,其生物电磁波之间具有同位信息,能够感应沟通。信息不同者不能感应。就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一样,要收电台广播和电视及接通手机,必须具备同频道和赫磁及拨通对方准确号码原理一样。人体接受到这种电磁信息后,将在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例如某座坟墓,风水学认定是好的地方,起码是龙脉踊跃、穴位准确、山环水抱、明堂平敞、罗城无缺、山峰秀丽、四神护卫、理气合法。带着这种信息的电磁波,被人体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能起到加强人体器官功能和思维功能的作用。又如某坟墓是风水不佳之地,山水混乱无序、无龙无穴,形体粗浊,山水反背直射无情,风吹水劫,理气又刑冲破害,这种电磁波被人体接收到起物化反应后,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坏作用,破坏人体思维功能和调控心理情绪的功能。自然界也能产生这种电磁波,如春夏秋冬的雷电现象等。电磁信息对人体能否有一定的作用能量,用现代物理学知识可说明问题。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于二○○五年夏秋期间,为我宋氏十九世祖观仲公老坟进行修整,观仲公后裔出外的都比较发达,留在家乡的后裔就差了些,经本人勘查后得知,此座老坟,因长久失修及其某些原因,造成靠后破损,明堂不畅、四兽不威,经过精心策划,修复后,靠山牢固,明堂宽畅,四兽威严,且环境优美,于二○○五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完坟,完坟后,留在家乡的后裔,十多年想娶而娶不到难娶的媳妇娶到了,且生了贵子,而且接二连三的家庭娶媳妇生贵子、进财产,在外的裔孙也生意越来越红火。事业越来越发达!
人类在自然界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极大影响,人体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为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故与外界环境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如对自然电磁波的变化的反应,可能较仪器测量到的结果提前出现,均伴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现象,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学现象,为风水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风水的实质在于运用各种自然界有利因素,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风水作用机理,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宏观方面全面分析人类所在地理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因素,微观方面,结合当代各门类科学知识进行探讨。因此,阳宅同人的作用关系是直接的,五官可感受到日常生活所需的各个方面;而阴宅则要间接的,必须通过自然产生的电磁波传播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风水学是一门集天文地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以自然事物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法则,是涉及到自然环境学、地质物理学、水文学、生态学、景观学、美学、生物学、地理物理学、建筑学和道德伦理学、和谐社会学等等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综合学科。
前人的风水理论虽有夸大、神秘的地方,但总体上具有朴素的科学性,多数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