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地万物禽兽伦常荀子中国。杂谈 |
分类: 论哲学思想 |
从传统文化看;以人为本精神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典籍里就有“人为万物之最灵最贵者”这样一种思想。所谓最灵就是最有灵性的,最贵就是最重要的,万物中间哪一个东西最重要呢,就是人。所以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天地是万物之母,而人则是万物之灵。
先秦的儒家思想家荀子曾经把天地万物分成四类,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水火有气而无生”,就是说水火有气但是没有生命,这是一类。“草木有生而无知”,就是说草木虽有生命,但它没有知识、没有智慧,这是第二类。第三类是禽兽,所谓“禽兽有知而无义”,就是说禽兽有认知方面的功能,但是它没有义。这里的“无义”实际上指的是没有一种礼义,因为在中国古代,讲禽兽和人的区别,主要指禽兽没有礼义廉耻所确立的伦常关系。所以如果说这个人违背了伦常,那就意味着他是禽兽,甚至禽兽不如。第四类就是人了,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是什么都具备了,既有气又有生又有义,所以是万物中最贵重的。荀子在这儿就用比较的方法,从现象上说明了为什么天地万物中间人是最贵的。
那么天地人各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荀子曾经这样来讲,他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有其时”,就是说天有四时的运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在春天生长,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成熟,到了冬天就闭藏起来了。那么地呢?地能提供各种各样的东西,使得生命能够延续,所以“地有其财”。人呢?人参与到天地中间去治理万物,使得万物有一个秩序,所以说“人有其治”。
那人为什么能治理万物呢?荀子认为关键就是人有礼义廉耻这样一种伦常关系。这种关系确定了人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分工,因此就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群体,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水火草木禽兽所没有的,荀子将这称之为“明分使群”。所以虽然人的力气没有牛那么大,跑步的速度也没有马那么快,但是他却可以去支配牛和马,让牛和马来为人服务,就是因为人能“群”,而牛马不能“群”。
所以在天地万物中间,人居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天能生地能养,但是它们不能治。而人呢,由于他是“明分使群”,是一个群体,而且在这个群体中间,有圣人制定的礼来明确不同。之所以人才能体现出他的本色。
前一篇:家居住宅—内部装饰与设计
后一篇:八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