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秦朝“阿房女”的考证

(2008-03-22 14:07:53)
标签:

秦朝

阿房宫

妃子

惠文

文化

分类: 论哲学思想
http://cnc.imgcache.qq.com/qzone_v4/b.gif有关秦朝“阿房女”的考证
    查文://[张舒亮]


历史的天空  

  经查证有关阿房宫的建设是惠文王在位时开始的。阿房是惠文王小时候的玩伴,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其实,人们并不清楚阿房到底是男是女,很清楚的是,惠文帝为此非常伤心,还决定让以后所有进宫的妃子都叫阿房——为了彼此区分,妃子们不得不在名字后再加后缀,比如叫阿房(A甲子),或者叫阿房(K丁寅)。然而,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阿房的故事和内宫的称呼都已很难确切考证。
  
  民间传说,阿房宫就是特意为阿房修建的。不过,既然宫里所有的妃子都叫阿房,并且都supposed to住到里面,宫殿到底是为谁修的问题,也就随之变得模糊起来。后来有专家考证说,房就是房子,阿房就是连在一起的一片房屋。另有专家认为,房通旁,阿房就是一处近便的住所。尽管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这些观点的出现,还是让有关阿房的传说被迅速归入野史。政府先后采纳过几派不同的专家意见。官方态度的这种摇摆不定,让许多学者无所适从。然而,由此引起的学术竞争和思想碰撞,很快却把帝国的学术氛围活跃起来。不久,政府还为此成立了直属的研究机构。有报道称,"该机构成立以来,战果颇丰,五年之内就有超过三十万字的论文和学术专著问世"。也就是说,至少在数量上,它更加彻底地巩固了官方版本对民间传说的压倒性优势。
  
  即便如此,阿房的传说依旧在民间广有流布。只是,由于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个版本的长度逐渐随时间t的,递减。最初,它大约是人们口头一柱香功夫的闲谈。随着禁令渐严,它的长度很快缩短到半柱香。有意思的是,如此以来,该版本的文字变得愈加凝练优美,不知不觉间,倒成了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名文。很快,这篇名文的传诵也遭到禁止。最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传说竟被创造性地转化成了一种时尚的行为艺术——据传,此时,它的长度不及一秒,大家只要一个眼神,再加上会心的一笑,就都明白对方要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官方也觉察到民间的动向,于是,多次发起提高全民素质、学习官方文本的运动。可是,专家提供的读本颇有难度,里面还用到非常复杂的泛函分析。大家都被"学"得苦不堪言。和在其它运动中一样,官员的责任是号召、领导和监督。不过,他们还是有着高昂的学习热忱,这也害得专家们不得不去编写大量仅供内部参考的通俗讲义......
  
  不管怎么说,修建阿房宫毕竟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史料记载,惠文王盛装出席了工程隆重的奠基仪式,还当场答应,每年拨付六百万秦币作为工程专用款。无奈,后来连年征战,款项的支付很少到位,工程的进度自然受到影响。就这样,拖拖拉拉,直到始皇完成统一大业,阿房宫的建设还依然停留在开工阶段。
                                     2008年3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